女子赤淫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nǚ zǐ chì yín

2 註解

女子赤淫爲病證名,指婦女從陰道流出膠樣的赤色粘液[1]。出自《鍼灸甲乙經》。又名赤帶,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四[2]。亦名帶下赤候[2]。指從陰道流出淡紅似血 非血的黏液,淋瀝連綿不斷,稱爲赤帶[2]。多因憂思積傷火熾,灼傷衝任帶脈所致[2]。治宜扶脾氣、清肝火。方用清肝止淋湯(《傅青主女科》:白芍當歸、生地、阿膠丹皮黃柏牛膝香附紅棗、小黑豆),或用清白散(《醫宗金鑑·婦科心法要訣》:當歸黃柏、炒白芍、樗根皮、生地、川芎貝母炮姜甘草),加地榆荊芥黃芩,以清熱止帶[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9.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2.

治療女子赤淫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女子赤淫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