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牛奶子
2.1 出處
《江蘇藥材志》
2.2 拼音名
Niú Nǎi Zǐ
2.3 別名
陽春子(《植物名實圖考》),甜棗、麥粒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半春子、巖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湖南藥物志》)。
2.4 來源
2.5 原形態
落葉灌木,高達4米。枝具針刺,小枝帶黃褐色,或一部分密被銀白色鱗片。葉互生,紙質,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3~9釐米,寬1.5~5釐米,先端鈍至短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邊緣通常捲縮,上面幼時有銀白色鱗片或星狀毛,老時或脫落,下面有銀白色或雜有褐色鱗片;葉柄長5~7毫米.花腋生,黃白色,芳香,外面有鱗片,長約1.2釐米;花被筒漏斗形,上部4裂,筒部較裂片爲長;雄蕊4;花柱疏生白色星狀柔毛,果實近球形至卵圓形,長6~8毫米,初有銀白色或雜有褐色的鱗片,成熟時紅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2.6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乾燥地或河邊砂地、灌叢內。分佈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
2.7 性味
酸苦,涼。
《湖南藥物志》:"酸苦澀"。
2.8 功能主治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喉熱。"
③《湖南藥物志》:"補脾,散寒解表,消風祛溼,行血活血,利尿。"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2.10 附方
①治水瀉:㈠牛奶子根五錢。水煎服。㈡牛奶子果一錢。搗爛,對紅糖開水沖服。
②治痢疾:㈠牛奶子根一錢,馬齒莧一錢。水煎服。㈡牛奶子葉一錢,大蒜頭一小個。水煎服。
⑥治乳癰:牛奶子根二兩,銀花五錢,蒲公英一兩。水煎服。(選方出《湖南藥物志》)
2.11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