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dislocation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顳頜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1])爲病名[2]。是指下頜髁狀突與顳骨下頜凹構成的關節發生移位,以口半開,不能張合自如,語言不清,口流唾涎,吞嚥困難,咬食不便等爲主要表現的脫位[2][2]。
4 關於脫臼
脫臼即關節面失去了正常連接[3]。又名脫位、出臼、骨出、脫髎、脫骱、骱失[3]。
4.1 病因病機
多因跌打、墜撞所致[3]。
4.2 分類
按病因可分爲外傷性、習慣性、病理性及先天性脫臼四種[3]。以外傷性爲多見[3]。
按脫出程度可分爲全脫、半脫;按脫出方向又分爲前、後、上、下及中心脫臼等[3]。
4.3 症狀
每當脫後患部有腫脹、疼痛、明顯畸形、彈性固定及功能障礙[3]。
4.4 治療
治宜手法復位,必要時還可在麻醉下切開復位,適當固定及功能鍛鍊[3]。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內服復元活血湯、復元通氣散或七釐散,外敷烏頭膏或梔乳散;中、後期宜和營止痛,舒筋活絡,內服壯筋養血湯、小活絡丸,外用海桐皮湯、五加皮湯或損傷洗方浸洗[3]。並結合功能鍛鍊[3]。習慣性脫臼宜內服補肝腎、壯筋骨之劑;病理性脫臼除手法或手術矯正;若合併有骨折者,應同時給予整復固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