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筋活络
舒筋活络为治法。又称“舒筋和络”。指用具有舒畅筋脉、疏通经络作用的方药治疗经气不利、筋肌挛急病证的治法。
-
山莲藕
别名:牛大力、地藕、大力薯、倒吊金钟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speciosaChamp.的根。小叶柄、总叶柄均密被白色茸毛,基部均有针状托叶1对。果期晚秋。治肺虚咳嗽。①《生草药性备要》:"壮筋骨,解热毒,理内伤,治跌打,浸酒滋肾。"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腰肌劳损,溃疡病,跌打损伤后遗症。
-
老蜗生
《*辞典》·老蜗生: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LǎoWōShēnɡ别名:天蓝(《江苏州府志》),黑荚苜蓿、杂花苜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清酒缸、野花生、地梭罗(《贵州草药》),丫雀扭、三三光(江西《草药手册》),接筋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黄疸型肝炎,坐骨神经痛,风湿筋骨疼痛,喘咳,痔血。
-
霹水草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PīShu Cǎo别名:如意草(《滇南本草》),鸡冠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蓝耳草的根。洗净晒干。小苞片钩镰状矩圆形,短尖;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舒筋活络,祛风湿,利尿,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膝湿痹,肾炎水肿。②治虚烧不退:露水草、盘龙参,水煎服;
-
松节
功能主治:松节为眼科常用祛风湿药,具有祛风燥湿,舒筋活络的功效。种鳞张开,易脱落,有微隆起的横脊,鳞脐平或微凸起,有短刺。横断面木部淡棕色,心材色稍深,可见有同心环纹,有时可见散在棕色小孔状树脂道,显油性;性味:苦;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5.《滇南本草》:行经络,治痰火,筋骨疼痛,湿痹痿软,强筋骨。
-
半月板
疾病科属:骨伤科疾病概述:损伤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膝部损伤之一,又称为膝关节半月软骨损伤,多见于青年人。⑶单方验方:半月板伤一号外敷药(郑怀贤《伤科诊疗》)处方:黄柏15克,合欢皮15克,白及15克,续断15克,千年健15克,萆薢15克,甜瓜子9克,土鳖虫9克,牛膝9克,檀香9克,赤芍6克,川红花6克。
-
四方藤
《中医大辞典》·四方藤:四方藤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性味归经:微苦、涩,平。化学成分:本品含岩白菜素。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胀痛,腰肌劳损,筋络拘急。拼音名:SìFānɡTénɡ英文名:TreebineStem别名:宽筋藤、红宽筋藤、春根藤、伸筋藤、方根藤、蚂蝗藤、软筋藤、风藤、方藤、红四方藤、翼枝白粉藤。
-
转筋草
转筋草此药为黄杨科植物顶花板凳果(又称富贵草)(Pachysandraterminalis)的带根全草。叶丛状 生,倒卵形或菱状卵形,先端钝,基部楔形,缘有粗锯齿。穗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同株;核果卵形。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该药具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功效。用于风湿疼痛、劳伤、肢体伸曲不利、小腿转筋等。
-
扶芳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扶芳藤:拼音名:F FānɡT nɡ别名:换骨筋、小藤仲、爬行卫矛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Turcz.)Hand.夏秋或全年可采,切段晒干。用于咯血,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风湿性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创伤出血。单叶对生;肾经功能主治:舒筋活络;主肾虚腰膝酸痛;
-
舒筋草
舒筋草此药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Cucubalusbaccifer)的全草。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聚伞花序顶生,呈圆锥状;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800—2200米的山坡林下或沟谷草丛中。该药具舒筋活络、续筋接骨的功效。用于骨折、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等。
-
鸭脚木皮
《*辞典》:鸭脚木皮: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YāJiǎoM P 别名:西加皮(《陆川本草》),鸭脚皮(《岭南草药志》)。原形态:鹅掌柴,又名:鸭脚树(《生草药性备要》),鸭脚木(《岭南采药录》),鸭母树、鸭母爪、公母树、伞托木、五指通、鸭掌柴。(《岭南草药志》)③治风湿骨痛:鸭脚木皮六两,浸酒一斤。
-
龙骨伸筋
龙骨伸筋此药为百合科(菝葜科)植物尖叶牛尾菜(Smilaxripariavar.acuminata)的根茎。茎无刺,叶互生,长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尾尖。金石豆此药为兰科植物麦斛(Bulbophylluminconspicuum)的带假鳞茎全草。民间用于肺热咳嗽、病后虚热、热病伤刃、胸胁疼痛、风湿关节痛、肝炎,食欲不振、月经不调等。
-
三翅铁角蕨
拼音名:SānChìTiěJiǎoJué英文名:Threewingspleenwort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三翅铁角蕨的全草。叶片坚纸质,无毛,线状披针形,长12-25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渐缩狭,一回羽状;叶脉羽状,侧脉二叉或单一;性味:微苦;平归经:肝;肾经功能主治:舒筋活络;利水通淋。用于跌打损伤以及腰痛。
-
热霍乱
又称热气霍乱。热霍乱的方药治疗:连朴饮、燃照汤、黄连香薷饮、清暑益元散、急救回生丹、解毒活血汤等均可选用。如证见手足厥冷,腹痛,自汗,口渴,唇面手甲皆青,呕吐酸秽,泻下臭恶,小便短赤,六脉俱伏者,此为热遏于内,热深厥深,真热假寒之象,应急与竹叶石膏汤,本方清热生津,补益气阴,切忌误投温燥之品。
-
茎花来江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ndisiacaulifloraTsongetLu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花梗长5-8mm,上端有1对披针形小苞片;化学成份:全草含苯丙醇甙类成分:洋丁香酚甙(acteo-side),2-乙酰基洋丁香酚甙(2 -acetylacteoside),金石蚕甙(poliu-moside)[1],来江藤甙(brandioside)[2]。主风湿骨痛;
-
石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筋草:拼音名:Sh JīnCǎo别名:西南冷水花、狗骨节、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石岩菜来源:荨麻科石筋草PileaplatanifloraC.H.Wright,以全草入药。雌雄异株,稀雌雄同株;瘦果卵形,长约0.8mm,两侧压扁,淡特色,有小瘤体。各家论述:《滇南本草》: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麻木。
-
伸筋藤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ShēnJīnT nɡ别名:宽筋藤、无地生须(《广西中兽医药植》),青宽筋藤(《陆川本草》),砍不死(《南宁市药物志》),舒筋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单叶互生;宽卵形至圆状卵形,长7~种子长约5毫米,半圆球形,腹面内陷。生境分布:生于林中。外敷跌打筋断,风湿骨痛;
-
正骨水
概述:正骨水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九龙川、木香、海风藤、土鳖虫、豆豉姜、猪牙皂、香加皮、莪术、买麻藤、过江龙、香樟、徐长卿、降香、两面针、碎骨木、羊耳菊、虎杖、五味藤、千斤拔、朱砂根、横经席、穿壁风、鹰不扑、草乌、薄荷脑、樟脑。(2)取本品15ml,置分液漏斗中,加石油醚(30~
-
骨伤三期论治
骨伤三期论治是根据损伤初、中,后三期的发展过程和各期损伤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内治方法的总称。伤后有气滞血瘀者,采用去瘀消肿的行气消瘀法;伤后瘀血化热、热扰营血而迫血妄行者,采用清热凉血法;对损伤后气血运行不畅,或因阳气不足,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滞留或筋骨损伤日久、气血凝滞者,采用温经通络法。
-
耳穴按摩法
耳穴按摩法是指医生或病员自己在耳穴敏感点上,用探棒、火柴棒、牙签或针柄,进行按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于治疗副鼻窦炎、头痛、胃痛、恶心呕吐、腰腿痛等。全耳按摩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摩擦发热,然后再先后按摩耳廓腹背两面,至双耳充血发热为止。
-
平菇
2.平菇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故可作为体弱病人的营养品,对肝炎、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软骨病、高血压等都有疗效,对降低血胆固醇和防治尿道结石也有一定效果,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可起调理作用。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
-
杨山
杨山为穴名。承山为经穴名(ChéngshānBL57)。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有舒筋活络、通畅理气的作用。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等。现代多用以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等。
-
鱼腹山
鱼腹山为经穴别名。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俯卧取穴。有舒筋活络、通畅理气的作用。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等。现代多用以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等。一般直刺1.0~
-
承扶皮部
承扶皮部指承扶。见《针灸学》(南京)。本穴位于股骨上段,当肢体分界的臀沟中点,有佐助下肢承受头身重量的作用,故名。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及半腱肌。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疮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腰背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一般直刺1~
-
膝三针
如胸胁支满、胁肋疼痛、呕吐胆汁、寒热往来、头痛腰痛、半身不遂、膝股疼痛、下肢麻木、脚胫酸痛、筋挛、筋软、筋痛、虚劳失精、小便不禁、遗尿、颜面浮肿、小儿惊风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舞蹈病、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下肢疼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
土木瓜
概述:土木瓜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榠樝(zhā渣)之别名。别名:土木瓜、光皮木瓜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榠樝Chaenomelessinensis(Thouin)Koehne的果实。性味:酸,平。功能主治:祛湿,舒筋活络,和胃化痰。治风湿痹痛,吐泻转筋,痢疾,恶心,泛酸。
-
阴开
阴开为穴名。承扶为经穴名(ChéngfúBL36)。本穴位于股骨上段,当肢体分界的臀沟中点,有佐助下肢承受头身重量的作用,故名。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及半腱肌。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疮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腰背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一般直刺1~
-
颈部摇法
摇法是活动关节的一种方法,有调和气血、滑利关节等作用。缓慢地摇动又称运法,大幅度地转摇又称盘法。切记此手法需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颈部摇法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下颏,双手以相反方向作左右环转摇动,用力不可过猛。可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扭伤、颈项酸痛等症。
-
小藤仲
概述:小藤仲为中药名,出自《文山中草药》,为《本草拾遗》记载的扶芳藤之别名。性味归经:甘、苦、辛,微温。入肝、肾、胃经。功能主治:益肾壮腰,舒筋活络,散瘀止血。1.治肾虚腰肌劳损,关节酸痛,咳血,吐血,鼻衄,崩漏,月经不调。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化学成分:本品含卫矛醇。药理作用:本品可抑菌。
-
大松身
概述:大松身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宽筋藤之别名。别名:伸筋藤、舒筋藤、大松身来源及产地:防己科植物中华青牛胆Tinosporasinensis(Lour.性味归经:微苦,凉。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除湿。①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②捣敷乳腺炎,无名肿毒。
-
天莲子根
概述:天莲子根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搜山虎之别名。别名:天蓬子根、拟颠茄来源及产地:茄科植物新莨菪ScopoliasinensisHemsl.的根。治风寒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瘫痪,破伤风,跌打损伤。化学成分:本品含樟柳碱、天仙子胺(莨菪碱)、红古豆碱。药理作用:樟柳碱有阿托品样作用。
-
包公藤
概述:包公藤为中药名,出自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的丁公藤之别名。功能主治:功在发汗,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跌打肿痛,坐骨神经痛。化学成分:含有效成分东莨菪素、东莨菪苷及包公藤甲素。
-
地藕
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的根·《中医大辞典》·地藕:地藕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为《陆川本草》记载的山莲藕之别名。性味:甘,平。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或毛叶地瓜儿苗的根茎·《中医大辞典》·地藕:地藕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记载的地笋之别名。主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
-
西加皮
概述:西加皮为中药名,出自《陆川本草》,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鸭脚木皮之别名。来源及产地:五加科植物鹅掌柴Scheffleraoctophylla(Lour.功能主治:功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痢疾。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
跖趾关节脱位
概述:跖趾关节脱位(dislocationofmetatarsal-phalangealjoint)为病名。脱位即脱臼。又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
-
趾间关节脱位
概述:趾间关节脱位(dislocationofinterphalangealjoint)为病名。脱位即脱臼。又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
-
腰痛·肝气郁结证
定义:腰痛·肝气郁结证(lumbagowithsyndromeofliverqidepression)又称肝郁腰痛,是指肝气郁滞,以腰痛连胁腹胀满,似有气走注,忽聚忽散,不能久立行走,舌偏红,苔薄,脉弦细或沉弦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治疗本病,除内治外,尚可配合针灸、按摩、理疗、拔火罐、膏贴、药物熏洗等方法,取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
红四方藤
概述:红四方藤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即《广西中药志》四方藤的别名。别名:宽筋藤、红四方藤、蚂蝗藤、软筋藤。分布广西、广东等地。性味归经:微苦、涩,平。功能主治:祛除风湿,舒筋活络。主治风湿痹痛,四肢挛急,腰肌劳损,跌打内伤。或浸酒内服。化学成分:本品含岩白菜素。
-
一指禅推法
概述:一指禅推法为推拿手法,推法的一种。有行气活血、消瘀等作用。将大拇指的指端、罗纹面或偏锋着力于穴位,紧推慢移,运用腕部的横向来回摆动以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运动,使功力轻着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
-
脱臼
亦名脱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外伤性、习惯性、病理性及先天性脱臼四种。初期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治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可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丹,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
-
理筋手法
理筋手法骨伤科外治法。该法可用于因扭挫伤所致的筋络扭曲及翻转挛缩等症之治疗。具有舒筋活络,通经活血之功效。其基本手法包括按法、摩法、揉法、捏法、推法、拿法、提法、抖法、弹法等。详见各条。
-
弹提法
弹提法推拿手法名。见《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又称提弹法。以手指紧捏肌肉或肌腱,用力拉捏,然后放开,使其弹回,如拉放弓弦状。适用于颈项、肩背部。可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症。
-
豨莶通栓胶囊
豨莶通栓胶囊的主要成份:稀莶草(蜜酒炙)、胆南星、半夏、天麻、三七、当归、川芎、麝香、水蛭、红花、冰片、桃仁、秦艽。豨莶通栓胶囊的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祛风化痰,舒筋活络,醒脑开窍。用于急性期和恢复期缺血性中风(脑梗死)中经络,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引起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语言謇涩等症。
-
破血七
破血七此药为犊牛儿苗科植物血见愁老鹳草(Geraniumhenryi)的干燥全草。因其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故得此名。该药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止泻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瘩伤、风湿疼痛、肢体曲伸不利、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痢疾、血尿等。湖北老鹤草与血见愁老鹳草相似,不同的是其叶基部为浅心形,较开阔。
-
大力薯
概述:大力薯为中药名,出自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别名:牛大力、地藕、大力薯、倒吊金钟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speciosaChamp.的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补肾,舒筋活络。治肺虚咳嗽,遗精,白带,腰肌劳损,风湿痹痛。药理作用:煎剂或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服有止咳作用。
-
祖司箭
祖司箭此药为紫金牛科植物百两金(Ardisiacrispa)的根及根茎。高30—80厘米,有甸甸根状茎。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或微波状,常稍反卷,叶缘及叶背面有黑色腺点。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劳伤咳嗽、肝炎、关节疼痛、痛经、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痈疽、蛇虫蚊伤等症。
-
筋骨宁膏
药品说明书:处方:骨碎补100g风仙透骨草100g五加皮100g生天南星100g续断100g蒲公英100g当归100g羌活100g红花100g土鳖虫100g桃仁100g乳香50g没药50g樟脑80g冰片120g桉叶油40g水杨酸甲酯43.2g盐酸苯海拉明10.4g性状:本品为淡黄绿色的片状橡皮膏;其他应符合橡胶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Q)。江苏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豹骨活络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aoguHuoluoWan标准编号:WS3-B-0999-91处方:豹骨(制)96g木瓜96g当归96g白芷96g威灵仙96g青风藤96g海风藤96g川芎96g牛膝192g制川乌48g制草乌48g人参12g制法:以上十二味,共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功能与主治:舒筋活络,散风祛湿,止痛。
-
当归寄生注射液
(2)取本品20ml,置水浴上蒸至近干,残渣加无水乙醇约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5g,加无水乙醇5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本品每1ml含当归以阿魏酸(C10H10O4)计,不得低于0.8μg。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肥大性脊椎炎,腰膝劳损,腰腿痛,痛经,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
-
健身糖浆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anshenTangjiang标准编号:WS3-B-1807-94处方:黄花稔600g狗脊600g鸡血藤300g沙氏鹿茸草600g制法: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400g,煮沸溶解,滤过,滤液加防腐剂适量,搅匀,加水至1000ml,即得。贮藏:密封,置阴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