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轉法

針刺方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刺法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niǎn zhuǎn fǎ

2 英文參考

rotating technique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捻轉法針刺手法名。又單稱“捻(撚)”或“轉”。指以大指和食指、中指夾持針柄前後轉動。捻轉角度的大小視病情而定。一般在180°左右的稱小幅度捻轉,若在360°左右稱大幅度捻轉。施行捻轉法時,應注意勿過度單向捻轉,以免肌肉纖維纏繞針身,造成滯針[1]

參見捻法

捻法針刺手法名。捻同“撚”,用手指一前一後轉動的意思。《針經指南》列爲十四法之一。“捻者,以手捻鍼也,務要識手左右,左爲外,右爲內,慎記耳。”《鍼灸大成》列爲下手八法之一。“捻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內捻。外捻者,令氣向上而治病;內捻者,令氣向下而治病。如出針,內捻者令氣行至病所,外捻者令邪氣至針下而出也。”[1]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1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