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下消化道息肉電切除術

手術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nèi jìng xià xiāo huà dào xī ròu diàn qiē chú shù

3 適應

內鏡下消化道息肉電切除術適用於各種大小的有蒂息肉腺瘤。直徑小於2cm無蒂息肉腺瘤。多發性腺瘤及息肉分佈散在,數目較少者。

4 禁忌症

1.有內鏡檢查禁忌者。

2.直徑大於2cm無蒂息肉腺瘤

3.多發性腺瘤及息肉,侷限於某部位密集分佈,數目較多者。

4.家族性腺瘤病

5.內鏡下形態已有明顯惡變,且適合外科手術治療者。

6.尚未糾正的凝血障礙。

5 用品及準備

1.患者準備  按胃鏡及結腸鏡檢查術作術前準備。檢測出血時間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並備血1-2個單位。

2.儀器準備  ①有絕緣設計的胃鏡或結腸鏡;②高頻電發生器;③電凝切灼燒器,包括圈套器、熱活檢鉗、電凝頭等;④息肉回收器:如抓持鉗、網籃等。

術前檢查圈套器是否完好,調試電流強度(肥皂火花法),儀器連接線路是否正確。術者必須熟悉高頻電性能及高頻電使用方法

6 方法及內容

上消化道及結腸鏡檢查術,具體步驟如下:

1.先用1塊紗布墊(稍大於電極板),用生理鹽水浸溼,放在電極板上,附着在患者小腿外或腓腸肌上,用拴帶固定好。

2.打開高頻電電源開關,根據息肉大小,尤其是息肉蒂底大小,選擇不同的電凝及電切電流強度(指數或W)。

3.助手持電圈套器把手,將電圈套器端部交給術者,由術者插入內鏡活檢鉗孔將電圈套器送至息肉附近,令助手推出圈套器,術者套住息肉蒂部在距粘膜面3-4mm處,令助手收緊圈套器,勒住息肉蒂部。但須避免用力過大,致使息肉機械切下引起出血

4.術者先間歇踩電凝腳閘踏板數秒鐘。至基底發白,再踏電切開關數秒鐘並捎抽緊套圈器切下息肉。操作時內鏡和高頻電發生器均應可靠的連接地線,以保證患者、術者的安全。

5.在直視下對準切下之息肉,踩電吸引器開關和按壓內鏡吸引鈕,使息肉吸附在內鏡端部,當視野呈一片紅色時表示息肉吸附於鏡面,持續吸引下慢慢退出內鏡,此適用於<1cm直徑之息肉。或用抓取鉗取出,應將完整的息肉病理學檢查結腸息肉亦可留在腸腔內隨糞便自行排出,但患者應每日淘糞便,回收息肉

6.術後應仔細觀察創面有無滲血現象。必要時經內鏡在局部噴灑1:10000腎上腺素,或用凝固電極電灼止血

7.不同類型息肉的摘除方法

(1)有蒂息肉應套在蒂部距粘膜面3-4mm處(不可太近粘膜面以免通電後灼傷粘膜形成深潰瘍面),並輕輕提拉息肉使之懸在腸腔中再行電凝或電切。操作時,電圈套器的套圈至少應離開內鏡的物鏡面2cm,不可接觸鏡端,以免損傷鏡面。

(2)直徑小於2cm的亞蒂息肉,可提拉至天幕狀再凝切。

(3)半球形寬基底息肉、無蒂小息肉,可用熱活檢鉗電切法或經雙道孔手術內鏡提拉成蒂狀再電切。

(4)多發息肉,宜分批分區切除,一般應從結腸近端開始,在逐步退鏡時順序切除。這樣可以保持鏡面清潔而不被血跡污染,亦可避免內鏡機械性損傷創面。

7 注意事項

1.電切息肉最好先作活檢,確定性質後再作電切。切下之息肉送病理作連續切片。蒂部惡變應行結腸切除,僅頭部惡變應根據情況重新外科手術或內鏡隨訪。

2.注意安全,防止電灼傷,電極板須用溼紗布疊好,固定在患者腿部。息肉切下後應觀察局部數分鐘,有出血可再電凝止血

3.電凝及切除指數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5(息肉蒂直徑過大者,指數亦可稍高)。

4.電圈套器要對準息肉,確保套住息肉蒂部,防止誤將腸粘膜組織套入圈套器內進行電凝與切割。預防發生出血穿孔等併發症。

5.患者術後應留觀1-3d,臥牀休息1d,進少渣半流食2d。保持大便稀軟。密切觀察病情,如腹痛便血等。

6.高血壓患者保持血壓接近正常水平,有出血穿孔徵兆時及時請外科會診。

注:除高頻電切法外,息肉也可用激光微波照射或注射純乙醇法去除。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