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內陷

中醫眼科學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mù nèi xiàn

2 英文參考

endophthalmo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目內陷爲病證名[1]。出《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候論》。眼珠眼眶內退陷的表現[1]。又名陷睛翳睛陷、巨睛縮入[1]。多由腎陰虧損,正氣大虛所致[1]。《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候論》:“目內陷者死”。可知本症見於重病或虛證久病者,爲正氣衰竭之象[1]。治宜補腎養肝[1]。方用杞菊地黃丸加減[1]

參見膏傷珠陷膏傷珠陷爲病證名[2]。《張氏醫通》卷八:“膏傷珠陷,謂珠覺低陷而不鮮綻也。非若青黃凸出諸漏之比。”“蓋內有所虧,目失其養,源枯絡傷,血液耗澀,精膏損涸之故。”(《證治準繩·雜病》)[2]。泛指因目疾而引起的目內陷[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