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眶歲久赤爛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mù kuàng suì jiǔ chì làn

2 英文參考

persistenet blepharitis ciliar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目眶歲久赤爛爲病證名[1]。出《蘭室祕藏》捲上。又名爛眶眼爛眶連眶赤爛,俗呼赤瞎[1]。多因脾胃溼熱壅盛,日積月累而成[1]。症見瞼弦潰爛,紅赤,癢痛流淚,經久不愈[1]外治當以三棱針目眶出血,內服瀉溼熱之劑[1]。方用除溼湯加減;熱重者,宜用三黃湯加減;風偏盛者,宜用柴胡散加減。

參見眼弦赤爛眼弦赤爛爲病名[2]。出《銀海精微》。又名風弦赤眼風弦赤爛瞼弦赤爛爛弦風瞼,俗稱爛眼皮[2]。多由脾胃蘊結溼熱,復受風邪,風與溼熱相搏,結於瞼緣而發[2]。症見胞瞼邊緣紅赤潰爛,癢痛並作,或見睫毛脫落,甚至瞼緣變形[2]。相當於今之瞼緣炎[2]內治祛風、清熱、除溼爲主[2]。溼偏盛者,宜除溼湯加減;風偏盛者,宜柴胡散加減;熱重者,宜用三黃湯加減[2]外治:局部可塗雞蛋黃油膏[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