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海精微
《银海精微》眼科著作。宋以后人托名孙思邈撰。道家以“目为银海”,故名。书中论五 八廓及各种眼病的证治,并附多种眼病图。书中详论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除内服方药外,尚有洗、点、针劆等外治法。并附眼科诸病治疗方剂、金针拨翳障法、药方歌诀以及眼科常用药的药性论等。内容比较实用,但也掺杂一些祝由的内容。
-
鹘眼凝睛
可兼见身热项强,睑面赤燥等证,失治可危及生命。鹘眼凝睛·气郁化火证(staringfalconeyewithpatternofstagnatedqitransformingintofire)是指气郁化火,以眼珠进行性突出,不能转动,白睛红赤,全身可伴有性急易怒,怕热多汗,心悸失眠,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鹘眼凝睛证候。外治:外贴摩风膏。
-
下胞
下胞为人体部位名,见《疡医大全》卷十一。其上界为下睑之睑弦,下界为眼眶之下缘。眼睑又名眼胞、睑、胞睑、睑胞、睥、目胞、睑皮、眼皮。见《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卷上:“胞者,上胞也。眼睑能开合,具有保护眼珠及眼眶的作用。又脾与胃相表里,故目之“上下胞,其上属脾,而下属胃”(《张氏医通》卷八)。
-
睛帘
概述:睛帘即黄仁。又名眼帘(《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睛帘、虹彩(《眼科易和》)。黄仁位于晶状体与睫状体之前,角膜后,中央有圆孔的环形色素膜样组织,将眼球前端空间腔分为前房和后房。虹膜含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前者受交感神经支配,使瞳子L开大;后者受副交感神经(动眼神经纤维)支配,使瞳孔缩小。
-
金井
因其清莹幽深,内有神水(房水)而似井,又因五行学说金生水,故名金井。位于黑睛后方,黄仁(虹膜)中央,形圆而能伸缩的圆孔,有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作用。《银海精微》:“瞳人之大小随黄仁之展缩,黄仁展则瞳人小,黄仁缩则瞳人大。”后者受副交感神经(动眼神经纤维)支配,使瞳孔缩小。
-
泪堂
泪堂又名泪窍(《血证论》卷二)。《银海精微》:“大眦有窍,名为泪堂。”指上下眼弦鼻侧端之小孔窍,今称泪点,是泪液排泄通道的起点。即泪小管的开口。
-
暴露赤眼生翳·肝肾阴虚证
定义:暴露赤眼生翳·肝肾阴虚证(nebuladuetoexposedcorneawithliver-kidneyyindeficiencypattern)是指肝肾阴虚,以眼睑不闭,眼内涩痛,抱 微红,黑睛干燥灰白混浊,可见舌红少苔,脉细为常见症的暴露赤眼生翳证候。《银海精微》:“(黑睛)暴露者痛而生翳。”暴露赤眼生翳相当于西医的暴露性角膜炎。
-
目缝
定义:目缝即睑裂(palpebralfissure)。关于睑弦:睑弦(palpebralmargin)即目弦,又称眼弦(见《银海精微》)、胞弦(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目纲(《医宗金鉴》)、目唇(见《银海精微》)、眼楞(见《医学纲目》卷十三)。是指眼睑的边缘,外连眼睑,内连睑结膜,包括上睑弦、下睑弦。
-
丁翳
又名钉翳根深、钉头翳、钉翳障。又名蟹睛疼痛外障、蟹目、蝇头蟹眼、蟹睛横出、离睛、损翳、蟹珠、蟹睛翳、黑珠翳。证见黑睛破损,黄仁从破口突出如珠,形似蟹眼,周围绕以白翳,眼痛剧烈,羞明泪出,愈后黑睛遗留瘢痕,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参见钉翳及旋螺突起条)。治疗初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或石决明散加减;
-
上胞下垂·风痰阻络证
定义:上胞下垂·风痰阻络证(droopingofuppereyelidwithpatternofwind-phlegmobstructingcollateral)是指风痰阻络,以患眼上胞骤然垂下,眼珠转动不灵,目偏视,视一为二,头晕,恶心,泛吐痰涎,舌苔厚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上胞下垂证候。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上胞下垂相当于西医的上睑下垂。
-
上胞下垂·风中经络证
定义:上胞下垂·风中经络证(droopingofuppereyelidwithpatternofwindstrikingchannelandcollateral)是指风邪袭络,以突然发生单侧眼上胞下垂,或伴有目珠转动失灵,目偏视,视一为二,常伴眉额酸胀,舌红,苔薄,脉浮为常见症的上胞下垂证候。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上胞下垂相当于西医的上睑下垂。
-
胞肿如桃·风热袭表证
定义:胞肿如桃·风热袭表证(peach-likeswellingofeyelidwithpatternofwind-heatassaultingexterior)是指风热外袭,以眼睑肿胀,红赤疼痛,起病较急,兼见恶寒发热,头痛及全身不适,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胞肿如桃证候。答曰:此乃脾肺之壅热,邪客腠理,致上下胞睑如桃,痛涩泪出不绝之注桃目。
-
胞肿如桃·热毒炽盛证
定义:胞肿如桃·热毒炽盛证(peach-likeswellingofeyelidwithblazingheat-toxinpattern)是指热毒炽盛,以眼睑红肿如桃,白睛赤肿高起,热泪频流,口渴引饮,溲赤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数为常见症的胞肿如桃证候。《银海精微》卷下:“问曰:人之患眼胞睑壅肿如桃者,何也?宜服清凉散、羌活除风汤、蝉花散主之。”
-
胬肉攀睛·脾胃积热证
定义:胬肉攀睛·脾胃积热证(pterygiumwithpatternofheataccumulationinspleen-stomach)是指脾胃积热,以患眼痒涩不适,甚则痒痛难睁,眵多黏结,胬肉头尖高起,体厚而大,赤脉如肉,发展迅速,溺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胬肉攀睛证候。车前子、茺蔚子泻热通滞;见《银海精微》。
-
泪点
泪点即泪堂。泪窍(tearorificelacrimalpunctum)见《血证论》卷二。指上下睑弦内鼻侧端排泄泪液的小孔窍。是泪液排泄通道的起点。即泪小管的开口。《银海精微》:“大眦有窍,名为泪堂”
-
暴露赤眼生翳·肝经风热证
定义:暴露赤眼生翳·肝经风热证(nebuladuetoexposedcorneawithpatternofwind-heatinliverchannel)是指肝经风热,以患眼碜涩疼痛,畏光流泪,白睛混赤,黑睛生翳溃陷,可兼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暴露赤眼生翳证候。《银海精微》:“(黑睛)暴露者痛而生翳。”暴露赤眼生翳相当于西医的暴露性角膜炎。
-
云雾移睛·肝肾阴虚证
定义:云雾移睛·肝肾阴虚证(fogmovingbeforeeyewithliver-kidneyyindeficiencypattern)是指肝肾阴虚,以眼前黑花飘动,时隐时现,或有闪光感,逐渐进展,或伴能近怯远,视物昏蒙,眼干涩,易疲劳,舌红,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云雾移睛证候。常由葡萄膜、视网膜的炎症、出血、退变,以及玻璃体的退变等引起。
-
云雾移睛·气血两虚证
定义:云雾移睛·气血两虚证(fogmovingbeforeeyewithqi-blooddeficiencypattern)是指气血亏虚,以自觉视物昏花,眼前黑影飘动,时隐时现,不耐久视,眼珠涩痛,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少气懒言,唇淡舌嫩,脉细为常见症的云雾移睛证候。常由葡萄膜、视网膜的炎症、出血、退变,以及玻璃体的退变等引起。详见云雾移睛条。
-
鹘眼凝睛·气滞痰凝证
症状:鹘眼凝睛·气滞痰凝证患者情志抑郁,双目珠逐渐外突、转动受限,眼睑肿硬,难于闭合,呈凝视状,白睛红赤肿胀,黑睛生翳,全身可见心烦易怒,胁痛闷胀,心悸自汗,头晕失眠,善饥,手颤,颈项肿大,舌质暗,苔白腻,脉弦。又称鹘眼凝睛外障(见《秘传眼科龙木论》)、鱼睛不夜(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
-
鱼睛不夜
概述:鱼睛不夜为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即鹘眼凝睛。鹘眼凝睛·气郁化火证(staringfalconeyewithpatternofstagnatedqitransformingintofire)是指气郁化火,以眼珠进行性突出,不能转动,白睛红赤,全身可伴有性急易怒,怕热多汗,心悸失眠,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鹘眼凝睛证候。
-
鹘眼凝睛外障
鹘眼凝睛外障由痰湿凝滞,气血瘀阻,或热毒内攻所致。鹘眼凝睛·气郁化火证(staringfalconeyewithpatternofstagnatedqitransformingintofire)是指气郁化火,以眼珠进行性突出,不能转动,白睛红赤,全身可伴有性急易怒,怕热多汗,心悸失眠,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鹘眼凝睛证候。外治:外贴摩风膏。
-
疳积上目·脾虚虫积证
又称小儿疳眼(见《卫生宝鉴》卷十)、疳毒眼(明·倪维德《原机启微》)、疳眼(出《龙木论》)、疳涩眼(出《儒门事亲》)、小儿疳眼外障(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小儿疳伤眼目(见《银海精微》)、疳病攻眼症(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疳疾上目(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详见疳积上目条。
-
眼科秘诀
682年),号孙真人,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我国最早的理法方药俱备的中医药文献之一。1984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发行的《眼科阐微》附篇《眼科秘诀》刊印本分析,可能本书与《银海精微》同样,均属后代医家假托孙氏之名所作的眼科专著。
-
乌轮赤晕
乌轮赤晕为症状名。《银海精微》:“乌轮赤晕,刺痛浮肿,此肝热也。”即抱轮红。治宜清肝泻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参见抱轮红:抱轮红为症状名。又名赤带抱轮、乌轮赤晕、白睛抱红。多由肝肺实热或阴虚火炎所致。《原机启微》:“(眼的)黑白之间,赤环如带,谓之抱轮红。”症见沿黑睛缘之白睛深层,环绕一带细直模糊红赤血丝,压之红赤不退,推之血丝不移。相当于今之睫状充血。常见于瞳神、黑睛以及白睛深层的疾病。宜结合眼部及全身证候辨证论治。
-
巽廓
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巽廓、巽风廓、养化廓。巽廓的位置及与脏腑的关系:1.《审视瑶函》:以(气) 上血脉丝络为凭,“巽位东南,络通中焦之腑,脏配心胞”。3.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巽为金井(瞳神),经引髓海,络连肝膈。”八廓是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风廓、火廓、地廓、泽廓的总称。
-
巽风廓
见《银海精微》。又名巽廓、巽风廓、养化廓。巽风廓的位置及与脏腑的关系:1.《审视瑶函》:以(气) 上血脉丝络为凭,“巽位东南,络通中焦之腑,脏配心胞”。3.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巽为金井(瞳神),经引髓海,络连肝膈。”八廓是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风廓、火廓、地廓、泽廓的总称。
-
血灌瞳人
血灌瞳人的病因及症状:可因肝胆火炽,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或阴虚火炎,血不循经,溢于络外;《银海精微》:“血灌瞳人者,因毒血灌入金井瞳人水内也。”为血液溢滞于黑睛与黄仁之间,轻者仅瘀积于其下份,甚者一片鲜红,全掩瞳神,视力迅降。由外伤所致者,宜清热凉血,止血活血,用生蒲黄汤加减。
-
行健廓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乾为白珠,络通大肠之腑,脏属于肺…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分泾渭,上运清纯,下输糟粕,曰行健廓。”历代命名繁多,一般多用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或八卦名称来命名。《银海精微》认为八廓“有位无名”;《医宗金鉴》主张八廓分属于六腑、包络和命门,因脏腑相应,其位又多与五 相重。
-
小眦赤脉传睛
小眦赤脉传睛为病名,出自《银海精微》。外眼角络脉红赤向黑睛侵袭的病证。古人认为小眦部属心,赤脉传睛之发多因心之虚火,或三焦壅热所致。证见外眦部白睛赤脉增多,并渐渐横过白睛向黑睛侵扰,多有痒痛时作时止。治法:一般丝脉红赤粗大,痒涩刺痛,眵干泪热属实证。宜清心泻火,可选用泻心汤加减;
-
小眦赤
小眦赤为病证名。小眦红赤有虚有实,《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小眦中生赤脉,渐渐冲眼,急宜早治,此三焦积热。”又名赤脉侵睛。赤脉从大眦发出者,称大眦赤脉传睛;治法:一般丝脉红赤粗大,痒涩刺痛,眵干泪热属实证。若丝脉淡红,微痒不痛,一般属虚,宜养阴清热,养血宁心,可选用补心汤或六味地黄丸加减。
-
黑眼
黑睛又名黑眼、黑珠、黑仁、乌珠、乌 、乌睛、神珠、青睛,西医称为角膜。(1)上皮细胞层:是球结膜上皮的延续,由5—6层细胞组成,易与前弹力层分离,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感染的条件下,一般24小时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5)内皮细胞层:为整齐的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损伤后易引起基质水肿。
-
奚魁蚬肉
奚魁蚬肉病名。见《银海精微》。即鸡冠蚬肉。详见该条。
-
天字针
天字针为针具名。是一种专用于眼科拨取障翳的针具,术式不详。见《银海精微》。
-
银海
银海人体解剖名称。道家称眼为银海,故后世眼科专籍有用“银海”命名的。如《银海精微》等。详见眼条。
-
养化廓
《审视瑶函》认为此廓即巽廓,络通中焦,“心包与中焦相为脏腑,胞络营血,以滋养中焦,分气以化生,故曰养化廓。”3.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巽为金井(瞳神),经引髓海,络连肝膈。”八廓是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风廓、火廓、地廓、泽廓的总称。
-
眼内风痒
眼内风痒证名。出《银海精微》。系指患眼遇风而作痒的病证。参见目痒条。
-
眼帘
概述:眼帘,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黄仁(iris)为中医眼科解剖名称,眼睛结构之一。黄仁位于晶状体与睫状体之前,角膜后,中央有圆孔的环形色素膜样组织,将眼球前端空间腔分为前房和后房。虹膜含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前者受交感神经支配,使瞳子L开大;后者受副交感神经(动眼神经纤维)支配,使瞳孔缩小。
-
眼胞
眼睑中医称为胞睑、眼睑、眼胞(《脉经》)、目睥、目胞(《张氏医通》卷八),是眼的最外部分,包括上睑(又称上胞、上睥)和下睑(又称下胞、下睥),有保护眼球的作用。内眦处有肉状隆起为泪阜;3行排列整齐的睫毛,后唇有睑板腺开口,前、后唇之间称唇间线或灰白线。睑板内外两端各连一带状结缔组织,即内、外眦韧带。
-
震廓
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震廓、震雷廓、关泉廓、关前廓。《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认为五 中血 主脏属心,而此廓位附血 (内眦下方),属命门,依附于心。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震(雷廓)为青睛,络通胆之府。”八廓是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风廓、火廓、地廓、泽廓的总称。
-
震雷廓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认为五 中血 主脏属心,而此廓位附血 (内眦下方),属命门,依附于心。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震(雷廓)为青睛,络通胆之府。”《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震雷廓属小肠,位白睛上截向小眦。”八廓是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风廓、火廓、地廓、泽廓的总称。
-
瞳神散大
亦名瞳子散大(《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瞳人散杳(《医学入门》)、瞳神阔大(清·佚名《异授眼科》)、瞳人开大(清·佚名《眼科捷径》)、辘轳展开(《银海精微》)是指瞳孔散开,大于常人而不能敛聚的表现。《证治准绳·杂病》:“瞳神散大,而风 反为窄窄一周,甚则一周如线…
-
瞳神阔大
亦名瞳子散大(《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瞳人散杳(《医学入门》)、瞳神阔大(清·佚名《异授眼科》)、瞳人开大(清·佚名《眼科捷径》)、辘轳展开(《银海精微》)是指瞳孔散开,大于常人而不能敛聚的表现。《证治准绳·杂病》:“瞳神散大,而风 反为窄窄一周,甚则一周如线…
-
通瞳
通瞳证名。指瞳神极度散大之证。《银海精微》:“通者,黄仁水轮皆黑,黄仁似无,瞳仁水散,似无瞳人,此黄仁与瞳仁通混不分,号曰通瞳。”属瞳神散大。参见该条。
-
水廓
见《银海精微》。又名坎廓、坎水廓、津液廓。水廓的位置及与脏腑的关系:①《审视瑶函》:以(气) 上血脉丝络为凭,“坎正北方,络通膀胱之腑,脏属肾。”③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坎为神膏,络通膀胱三腑,脏属于肾。”八廓是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风廓、火廓、地廓、泽廓的总称。廓,喻城廓卫御。
-
室女逆经
室女逆经病名。亦称女子逆经,女子涩经赤涩,女子血气逆流,逆经目赤。《银海精微》:“此乃室女或肥壮妇人血热经闭,过期不行,则血逆于上,注于目,灌于睛外皆红色。”本病治宜清热调经或破血通经。可用调经散或顺经汤加减。相当于今之异位月经引起的结膜下出血,甚至玻璃体积血、眼底出血等。
-
神珠
《证治准绳·杂病》:“神珠自胀证,目珠胀也。”眼珠(eyeball)为中医眼部解剖名称,又名目珠、睛珠(《银海精微》)、神珠(《证治准绳·杂病》),西医称为眼球。黑睛又名黑眼、黑珠、黑仁、乌珠、乌 、乌睛、神珠、青睛,西医称为角膜。黑睛因能透见其后黄仁之黑褐色而得名。
-
上睑
又名上胞(《银海精微》)、上睥(《证治准绳·杂病》)。关于眼睑:眼睑中医称为胞睑、眼睑、眼胞(《脉经》)、目睥、目胞(《张氏医通》卷八),是眼的最外部分,包括上睑(又称上胞、上睥)和下睑(又称下胞、下睥),有保护眼球的作用。3行排列整齐的睫毛,后唇有睑板腺开口,前、后唇之间称唇间线或灰白线。
-
拳毛倒睫
即倒睫拳毛。又名倒睫(《目经大成》卷二)、拳毛倒睫(见《银海精微》)、倒睫拳挛(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拳毛倒插。内刺睛珠,碜涩难开,眼胞赤烂,痒而兼疼”。拳毛倒睫的治疗:内治法:《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此乃脾热肝风,合邪上壅所致。宜用细辛汤,内清邪热,外散风邪也外治法:古代尚用夹睑法。
-
清净廓
系据相应脏腑功能予以命名。①《证治准绳·杂病》认为:此廓即震廓,震正东方,络通胆府,藏属于肝,肝胆相为阴阳,皆主清净,不受秽浊,故曰清净廓。②《银海精微》认为:“山廓属胆经,清净。”③《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认为:此廓为泽廓,属三焦。
-
大阳
概述:大阳即太阳:1.经外奇穴名;主治头痛,偏头痛,感冒,眩晕,牙痛,目赤肿痛以及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别名后曲、鱼尾、太阳、前关。武台为小儿头面部望诊的部位,即耳前锐发下,平耳壳根前方,相当和髎之处。明·方贤《奇效良方》:“太阳脉红至太阴,内外有热,又连文台,热极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