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洞曬棗(川式)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mù dòng shài zǎo chuān shì

2 註解

木洞曬棗創制於19世紀末,至今已有近100年曆史。

3 木洞曬棗(川式)原料配方

鮮棗105千克 川白糖90千克

4 木洞曬棗(川式)製作方法

1.選棗:選新鮮、色紅、顆粒飽滿、均勻、無花點、無蟲眼、無扁子的鮮棗。以陽山棗爲好。

2.劃棗:用專制排針。針距約3毫米,在棗體上劃25~30道縱痕,痕深約3毫米,以便去澀和蜜透。

3.煮棗: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用旺火煮制10分鐘左右,去掉黑泡沫,待棗體活軟時,舀入清水缸內浸泡;第二次煮棗只需5~6分鐘,泡沫轉爲白色時,舀入清水缸內再浸泡,以除淨澀水。

4.糖漿:川白糖加水溶化,並經提純後熬製而成。用糖果約爲配料的80%,加水量爲糖量的25~30%。熬至105℃左右,濃度60度左右,糖漿完全分汁,清澈見底,能“掛牌”時即可。

5.煮蜜: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煮蜜:糖漿(35Be′)下鍋後,用旺火煮3.5小時左右,不攪拌,並保持糖漿浸過棗坯。糖漿因水分蒸發減少時,應添加糖漿(煮制至2.5小時前,添加糖漿的波美爲35度,之後,則一次添加波美60度左右的糖漿)25~30千克。待糖漿濃縮至60度以上,棗體呈金黃色時,即可起鍋,連同糖水盛於缸內靜置。第二次煮蜜:將缸內靜置12小時後(最多不超過4天)的棗坯連同糖水舀入鍋內,加溫煮沸10分鐘左右,待糖漿再次深信縮至約70度能“掛牌”時,即可起鍋曬制。

6.曬棗:將煮好的棗坯在烈日下連續曝曬6天(陰雨天可烘製,烘房溫度須50℃左右,時間約48小時),從第三天起每天至少翻動兩次。曬至棗子不粘連,手捏不變形時即可。

7.揩擦:用乾淨的白布袋,在開水中浸溼(殺菌消毒),擰乾,裝入曬棗,用手工揉搓2~3分鐘,以去掉棗面糖漬和髒物。然後曬乾表面水分,即爲成品。

5 木洞曬棗(川式)質量標準

規格:棗子原形,體形完整,無過小顆粒。

色澤:金黃色,略有透明感。

組織:皮略硬,棗蜜透,發砂面約佔2/3。

口味:細膩滋潤,化渣離核,純甜爽口,棗香宜人。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