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眼科常用中藥 清熱藥 中藥學 清肝明目藥 中藥材 花類 清熱瀉火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mì méng huā

2 英文參考

flos buddleiae[朗道漢英字典]

Buddleja officinali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buddlejae flo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los buddleja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ale butterflybush flow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los Buddlej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ale butterflybush flow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密蒙花原植物及藥材

密蒙花

密蒙花中藥名,出《開寶重定本草》。爲馬錢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 的乾燥花蕾及其花序[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Flos Buddlej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pale butterflybush flower(《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別名

老懞花水錦花、蟲見死、黃飯花。

蒙花、水錦花老懞花、黃飯花、羊耳朵尖[2]

7 來源

密蒙花馬錢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 的乾燥花蕾及其花序[2]

密蒙花馬錢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花蕾及花序[2]

8 原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小枝略有四棱,密被棕黃色絨毛。葉對生,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5~15cm,寬1~3cm,全緣或有小齒,上面被細星狀毛,下面密被灰白色至棕黃白星狀毛。聚傘圓錐狀花序頂生,長5~12燾m,花序及花被灰白色叉狀分枝茸錐狀花序頂生,長5~12cm,花序及花密被灰白色叉狀分枝茸錐狀花序頂生,長5~12cm,花序及花密被灰白色叉狀分枝茸毛;花小,花萼鐘形,4裂;花冠淡紫色至白色,略帶黃色,筒狀,長1~1.2cm,直徑2~3mm,先端4裂;雄蕊4,着生花冠管中部,花絲極短;子房2室,頂端被茸毛。蒴果卵形,2瓣裂,花萼、花冠宿存。種子多數,細小,具翅。花期2~4月,果期5~8月。

生於山坡、丘陵、河邊、林緣。

9 產地

密蒙花主產湖北、四川、陝西、河南等地[2]

密蒙花分佈於西南、中南及陝西、甘肅。

10 採收與初加工

爲花蕾密集的花序小分枝,不規則圓錐形,長1.5~3cm。表面灰黃色或棕黃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狀,上端略大,長0.3~1cm,直徑1~2mm;花冠與花萼等長或稍長。質柔軟。氣微香,味微苦、辛。

11 性味歸經

密蒙花味甘,性微寒;歸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密蒙花味甘,性涼;入肝經[2]

12 密蒙花的功效與主治

清熱養肝、明目退翳。用於目赤腫痛、多淚羞明、眼生翳膜、肝虛目暗、視物昏花。

密蒙花具有清熱養肝,明目退翳的功效,治目赤腫痛,多眵,多淚,目翳羞明,風弦爛眼,肝虛目暗[2]

密蒙花眼科常用清肝明目藥,具有清肝,明目退翳的功效:

(1)本品爲眼科要藥。用於肝火上炎肝經風熱所致的目赤澀痛,黑睛生翳,羞明流淚,多眵及眼脹目昏諸症。常與菊花木賊石決明配伍,如密蒙花散(《審視瑤函》)。

(2)本品獨人肝經。若肝虛有熱,視瞻昏渺,眼乾磨澀及各種翳膜內障,常與枸杞子菟絲子沙苑子等養肝明目之品配伍使用。

13 密蒙花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4 密蒙花的化學成分

密蒙花柳穿魚甙(linarin)。

花穗含刺槐素、刺槐苷、密蒙萜苷、桃葉珊瑚苷、洋丁香酚苷等[2]

15 密蒙花的藥理作用

刺槐素有維生素P作用,能減輕小鼠甲醛炎症及鬆弛大鼠離體腸平滑肌[2]

16 密蒙花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

密蒙花

Mimenghua

BUDDLEJAE  FLOS

16.2 來源

本品爲馬錢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mal曲Maxim.的乾燥花蕾和花序。春季花未開放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16.3 性狀

本品多爲花蕾密聚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規則圓錐狀,長1.5~3cm。表面灰黃色或棕黃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狀,上端略大,長0.3~1cm,直徑0.1~0.2cm;花萼鍾狀,先端4齒裂花冠筒狀,與萼等長或稍長,先端4裂,裂片卵形;雄蕊4,着生花冠管中部。質柔軟。氣微香,味微苦、辛。

16.4 鑑別

本品粉末棕色。非腺毛通常爲4細胞,基部2細胞單列;上部2細胞並列,每細胞又分2叉,每分叉長50~500μm,壁甚厚,胞腔線形。花冠上表面有少數非腺毛,單細胞,長38~600μm,壁具多數刺狀突起。花粉粒球形,直徑13~20,表面光滑,有3個萌發孔。腺毛頭部頂面觀1~2細胞,2細胞者並列呈啞鈴形或蝶形;柄極短。

16.5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 D)測定。

16.5.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水醋酸(45:54.5:0.5)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326nm。理論板數按蒙花苷峯計算應不低於1000。

16.5.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蒙花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蒙花苷0.1mg的溶液,即得。

16.5.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約0.5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100ml,加熱迴流2小時,棄去石油醚,藥渣揮幹,再加甲醇100ml繼續加熱迴流4小時,提取液置蒸發皿中,濃縮至適量,轉移至50ml量瓶中,殘渣及容器用少量甲醇洗滌洗液併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6.5.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蒙花苷(C28H32O14)不得少於0.50%。

16.6 性味歸經

甘,微寒。歸肝經

16.7 功能與主治

清熱瀉火,養肝明目,退翳。用於目赤腫痛,多淚羞明,目生翳膜,肝虛目暗,視物昏花。

16.8 用法與用量

3~9g。

16.9 貯藏

通風乾燥處,防潮。

16.10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5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