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瘤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miàn shén jīng liú

2 概述

原發在面神經鞘膜上的腫瘤,稱爲神經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Schwannoma),可發生在全程面神經在一段纖維上,但以膝狀節周圍出現較多。1930年Schmidt首次報告,迄今世界文獻上不足300例,國內報道者僅20餘例。據Saito(1972年)檢查600例顳骨標本中發現5例,發病率爲0.8%。臨牀上本病少見的原因爲:①腫瘤生長慢,早期無症狀。②出現面癱時易被誤診爲貝爾面癱和慢性中耳炎。③手術中肉芽性腫瘤很少送病理檢查患者多爲成人,文獻報告年齡最小者爲4歲小兒。

3 診斷

全面進行面神經功能檢查,如淚腺、頜下腺分泌,鐙骨反射及舌味覺試驗等,顱底及乳突X線攝片,可見面神經管道有骨質破壞,CT乳突和顱底掃描診斷意義更大。

4 治療措施

根據腫瘤大小及位置,小者可行鼓室切開去除,大者可經耳後乳突進路切除,發生於顱底者,可經顳部顱中窩進路切除。面神經瘤雖出現面癱多年,但面肌很少發生萎縮,如術後能進行面神經吻合或行神經移植等,其療效比外傷面癱要好。據Fisch統計,術後60%的病人神功能可恢復到原有功能的75%。

5 臨牀表現

腫瘤生物很慢,長期無症狀。原發在水平段者因骨管狹窄受壓比垂直段者早且重,面癱出現也早且重,可以反覆發作,另2/5的病人早期表現面肌痙攣,爾後轉爲面癱。作者治療一例,14年中反覆面癱4次,被誤診爲貝爾面癱,故貝爾面癱長期不恢復者應考慮到該病的可能。Jongkees進行貝爾面癱手術250例,發現面神經瘤4例,佔1.6%。原發在鼓室段者,除面癱外還可有耳鳴、耳聾,如原發在內聽道內,則易和聽神經瘤相混淆。Pulec估計,臨牀上診斷爲聽神經瘤的病人,可能有5%是面神經鞘膜瘤。

治療面神經瘤的穴位

查看更多

面神經瘤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