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窦骨瘤
鼻窦骨瘤为鼻窦常见肿瘤之一,额窦多见,次为筛窦,上颌窦较少,蝶窦最少。其生长缓慢,常成年后自行发展停止。临床表现1.头痛、复视、鼻堵。2.眼球移位,面部畸形。3.小者无症状,大者可有头痛,超出窦腔可引起鼻眼症状及面部畸形。4.X线摄片可见肿瘤大小及部位。2.合并感染以口服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物。
-
面神经瘤
概述:原发在面神经鞘膜上的肿瘤,称为神经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Schwannoma),可发生在全程面神经在一段纤维上,但以膝状节周围出现较多。诊断:全面进行面神经功能检查,如泪腺、颌下腺分泌,镫骨肌反射及舌味觉试验等,颅底及乳突X线摄片,可见面神经管道有骨质破坏,CT乳突和颅底扫描诊断意义更大。
-
碧玉散
《准绳 类方》卷七:方名:碧玉散组成:踯躅花1钱,脑荷1钱,羌活1钱,川芎1钱,细辛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蔓荆子1钱,白芷1钱,风化消3钱,石膏(煅)3钱,青黛3钱,黄连3钱,鹅不食草3两。主治:眼睛肿胀,红赤昏暗,羞明怕日,瘾涩难开,疼痛风痒,头重鼻塞,脑鼻痠疼,翳膜胬肉,眵泪稠粘,拳毛倒睫,一切眼证。
-
鼻腔和鼻窦骨瘤
疾病分类:肿瘤科,耳鼻喉科疾病概述:鼻窦骨瘤为常见的鼻窦复合肿瘤,可来自胚胎残余软骨,病人多为男性,好发部位多为额筛交界区。大的额窦骨瘤可引起额部疼痛,感觉异常,亦可伴有额窦粘液囊肿,致额窦前壁渐发现隆起。如骨瘤较大,症状明显,颅面有畸形或已向颅内扩展和发生颅内并发症者,宜早日手术。
-
枳壳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枳壳丸:处方:皂角1挺(去黑皮,微炒)枳壳(去瓤,麸炒)川大黄60克(锉,微炒)羌活(去芦)木香(不见火)橘红桑白皮(蜜水炙)香白芷各6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或生姜汤送下。小便热闭。用法用量:儿小者,每服1-2丸,用甘草,糯米煎汤化下;
-
万应丸
制备方法:上药各为细末。《中藏经》卷下方之万应丸:方名:万应丸组成:甘遂3两,芫花3两,大戟3两,大黄3两,三棱3两,巴豆2两(和皮),干漆2两(炒),蓬术2两,当归5两,桑皮2两,硼砂3两,泽泻8两,山栀仁2两,槟榔1两,木通1两,雷丸1两,诃子1两,黑牵牛5两,五灵脂5两,皂角7挺(去皮弦。
-
牡痔
肛门痔之一种。出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五十二病方》:“牡痔,有蠃肉出,或如鼠乳状,末大本小,有孔其中…又“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熟二斗米顷,而张角,系以小绳,剖以刀,其中有如兔xx,若有坚血如扬末而出者,即已。”相当现代之外痔、混合痔或并发肛漏者。证治参见各有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