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症狀名 望色 中醫診斷學 望診 中醫學
miàn sè lí hēi
darkish complex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面色黧黑爲症狀名[1] 。黧,黑色。面部呈現黑色。指面部均勻顯露晦黑色,缺少光澤的表現[2] 。因飲邪久滯胸膈,少陰氣絕,血脈不流及腎虛水枯所致[2]。《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難經·二十四難》:“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色澤去,故面黑如黧。”《醫學綱目》:“腎外證,面黑。”
參見面色蒼黑:
面色蒼黑指面部泛現晦黑的病色[2] 。多因腎氣耗損,血氣失榮於面所致[2]。可見於陰黃、黑疸等病,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亦多有此症候[2]。如伴見身腫或額黑者,顯示病勢危重,預後不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