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感染、炎症和腎性貧血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màn xìng gǎn rǎn 、yán zhèng hé shèn xìng pín xuè

2 概述

慢性感染、炎症和腎性貧血(anemia of chronic infection inflammation and renal disease)是繼發於全身性疾病的貧血。多見於慢性化膿性感染骨髓炎肺膿腫膿胸支氣管擴張結締組織病風溼熱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狼瘡潰瘍性結腸炎。此外慢性進行性腎臟疾病、免疫缺陷病等亦常合併貧血

3 治療措施

主要針對原發病。感染如能得到控制貧血自然減輕或消失。鐵劑葉酸維生素B12治療無效。一般不需要輸圖形。重度腎性貧血可輸濃縮的紅細胞

4 病機

因各種原發病而異,但下列情況多爲主要原因:

1.紅細胞壽命縮短:慢性感染時,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增生,功能亢進,患者本身的紅細胞過早地被破壞,其壽命由120天縮短至80天左右。輸入的紅細胞同樣地被破壞。

2.骨髓代償能力減弱:正常的骨髓代償能力很強,若紅細胞壽命輕至中度縮短,極易代償,不至發生貧血。在慢性感染時,雖因貧血缺氧使紅細胞生成素增多,但骨髓反應差,不能增加紅細胞的生成。

3.鐵的利用障礙:無論急性或慢性感染時,血清鐵明顯降低,總鐵結合力也下降,但鐵的儲存增多,骨髓穿刺檢查可見到細胞內的含鐵量增多,但由網狀內皮系統釋放入血漿內的鐵減少,即所謂單核-巨噬細胞系統阻滯。此外,在一般貧血的情況下鐵的吸收增加,但感染時減低。此等鐵代償失常現象在感染恢復後,即可得到糾正。

其他因素如應用水楊酸治療類風溫關節炎,常發生小量慢性腸道失血等。慢性腎功能衰竭而致紅細胞生成素生成減低也可造成貧血

5 臨牀表現

取決於原發病,急性感染貧血多不嚴重,只有面色蒼白乏力心率快一般表現,繼發於腎臟貧血時,症狀多較嚴重。

6 輔助檢查

貧血爲輕度或中度,血紅蛋白多在60~90g/L(6~9g/dl),紅細胞相應減少。爲正細胞正色貧血貧血嚴重的可呈小細胞低色性貧血網織紅細胞正常或降低。血小板正常,白細胞多增高。紅細胞遊離原卟啉不增高或輕度增高(>35μg/dl)。血清鐵降低,平均在30μg/dl,但總鐵結合力不增高,而血清鐵蛋白增高,此兩點可區別於缺鐵性貧血骨髓增生尚可,粒、紅細胞比例正常,看不到紅系統代償增生現象。骨髓中含鐵血黃素增多。

慢性感染、炎症和腎性貧血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