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黃管殘體炎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luǎn huáng guǎn cán tǐ yán

2 註解

卵黃管殘體位迴腸末段與臍間胚胎時期卵黃管部分未閉遺留的先天畸形,多位於遠段80cm之迴腸對系膜緣腸壁上與臍間,憩室腔與腸腔相通,一般不出現臨牀症狀,當有炎症潰瘍出血穿孔或引起腸扭轉腸梗阻等病理改變時而出現一系列不同的臨牀表現。臨牀上易與闌尾炎等下腹盆腔疾病相混淆。有症狀者應及時診斷剖腹手術治療,以防出現嚴重併發症。

3 臨牀表現

1.中下腹痛以右下腹爲主,可伴噁心嘔吐發熱腸道出血

2.伴腸扭轉腸梗阻時可出現陣發性腹部絞痛,腸型,腹脹嘔吐,停止排便排氣,氣過水聲等。

3.右中下腹可有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位置可較偏臍部,憩室化膿穿孔可出現全腹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至消失。

4.平時可有右中下腹悶脹不適,間歇小量黑便等症狀

4 診斷依據

1.反覆右中下腹疼痛不適,噁心嘔吐,不同程度發熱,有下消化道出血史。

2.有臍茸,臍竇等卵黃管殘留臍部病史。

3.白細胞總數及中性分類增高。

4.X線鋇劑小腸造影顯示迴腸憩室。

5.核素掃描可發現異位胃粘膜、憩室影或出血源;

6.闌尾炎或附件手術中未見相應器官病變,應常規檢查迴腸末段100cm左右,以防漏診美克爾憩室病變;

5 治療原則

1.無症狀及其它併發症者無需特別處理;

2.有症狀及併發症者可行手術治療;

3.因其他疾病行剖腹探查發現本病或本病爲致病原因應行憩室切除或病變腸段切除術;

4.診斷爲闌尾炎子宮附件盆腔病變剖腹手術中,上述臟器無病變,應常規探查末端迴腸100cm左右,以防漏診;

6 用藥原則

1.一般症狀者先以口服滅滴靈加青酶素、慶大酶素肌注爲主。

2.行手術治療者則可靜脈用上述三種抗生素或其他抗生素(伴穿孔化膿腹膜炎)及補液;

3.伴明顯出血者可用止血藥物並配合輸血血漿

4.腹膜炎腸梗阻並腸絞窄,大量失血者除用上述藥物外可加用人體白蛋白等。

7 輔助檢查

一般症狀患者易與腹腔其他疾病不易區別,常需選“A”及“B”項框限檢查才能診斷。

8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消失,憩室切除傷口Ⅰ期癒合無併發症。

2.好轉:症狀消失,憩室未切除。

3.未愈:症狀體徵無改善,憩室仍反覆發炎,出血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