黧黑斑·肝腎兩虛證

黧黑斑 中醫證名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lí hēi bān ·gān shèn liǎng xū zhèng

2 英文參考

brownish black macul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黧黑斑·肝腎兩虛證(brownish black macul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腎兩虛,以斑色褐黑,伴腰膝痠軟,怠倦無力,身體羸瘦,舌質紅,舌苔少,脈沉細爲常見症的黧黑斑證候[1]

4 症狀

黧黑斑·肝腎兩虛證患者可見顏面對稱性褐色斑片腰膝痠軟,胸肋脹痛五心煩熱睡眠欠佳。婦女常有月經不調或其他慢性疾患。舌苔薄白,脈弦細或沉細。

7 方藥治療

黧黑斑·肝腎兩虛證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治療:山茱萸10g、懷山藥10g、熟地15g、澤瀉10g、雲苓15g、丹皮15g、當歸10g、白芍10g、丹蔘10g、陳皮10g、益母草10g、首烏藤30g。

8 關於黧黑斑

黧黑斑(brownish black macula chloasma)爲病名[2]。出《外科正宗》卷四[2]。又名面皯𪒟[2]黧黑䵟𪒟(《醫宗金鑑》卷六十三)、面塵(《外科證治全書》卷一)、肝斑[2]。是指以面部出現大小形狀不一的黃褐色或灰褐色斑,不高出皮膚,色枯暗不澤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2]。爲面部皮膚色素沉着性疾患[2]。多發於面部,以女性多見[2]

外科證治全書面塵:“面色如塵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澤,或起大小黑斑,與面膚相平,由憂思抑鬱、血弱不華。”

黧黑斑相當於西醫的黃褐斑或黑變病[2]

詳見黧黑斑條。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87.

治療黧黑斑·肝腎兩虛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治療黧黑斑·肝腎兩虛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黧黑斑·肝腎兩虛證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