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lián lǐ tāng
理中湯加茯苓 黃連
上藥研末。
治外受暑邪,內傷生冷,泄瀉次數甚多,心煩口渴,肛門灼熱,小便赤澀者。
每服6克,沸湯點服,不拘時候。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澀,每服1.5克,溫開水調服。
《祕傳證治要訣類方》卷一
理中湯加茯苓、連。
上爲末。
脾胃虛寒,內蘊溼熱,瀉痢煩渴,吞酸腹脹,小便赤澀者
本方改作丸劑,名“連理丸”(見《中國醫學大辭典》)。
《證治要訣類方》卷一
連理湯
白朮3錢(炒),炮姜2錢,炙草1錢,川連1錢。
溫中清膈。
胃寒膈熱,格食心煩,脈細數者。
水煎,去滓溫服。
白朮培既傷之土,俾復健運之常,炮姜逐胃家之寒,得司熟腐之職,炙草和胃兼益中州之氣,黃連清火專解膈間之熱也。使熱化寒消,則脾胃健旺,而納化有權,清陽自奉,格食煩心無不併解矣。
人蔘、白朮、乾薑、炙甘草、黃連。
脾胃虛寒,溼熱內蘊,寒熱相搏,升降失常之嘔吐酸水,順逆,心痛,口糜,泄瀉,腹脹者。
《醫略六書》:方中人參扶元補胃虛,乾薑溫胃散寒滯,白朮健脾強胃,黃連清熱涼膈,炙草緩中以益胃也。水煎溫服,使胃氣內充,則清陽敷布,而寒滯自化,升降如常,何呃逆之不痊乎。
《醫略六書》本方用黃連八分(薑汁炒),人蔘一錢半,白朮一錢半(炒),乾薑一錢半(炮),炙草五分,水煎,去滓溫服。本方改爲丸劑,名“連理丸”(見《醫學金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