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kǔ guā yè

2 《*辭典》:苦瓜葉

2.1 出處

滇南本草

2.2 拼音名

Kǔ Guā Yè

2.3 來源

葫蘆科植物苦瓜的葉片,夏、秋採收。

2.4 化學成份

新鮮葉含苦瓜素。

2.5 藥理作用

苦瓜素可能即系噴瓜素,後者有二種異構體,β-噴瓜素爲峻烈的水性致瀉劑(α-異構體無此作用),不溶於水,微溶於醇,味甚苦,曾用於腎炎病人以消除水腫,但劑量不能過大,應用次數不能太多。

2.6 功能主治

胃痛痢疾疔瘡腫毒。

①李承祜《藥用植物學》:"治胃痛,下痢,驅蟲。"

②《陸川本草》:"治小兒胎毒。"

③《四川中藥志》:"外塗或外洗紅腫瘡毒。"

2.7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鮮用);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搗敷或搗汁塗。

2.8 附方

①治疔毒痛不可忍:苦瓜葉曬乾研末,酒送服三錢。(《泉州本草》)

②治熱毒瘡腫:苦瓜葉搗絞汁抹患處。(《泉州本草》)

③治楊黴瘡:苦瓜葉爲末,無灰酒下。(《滇南本草》)

④治狗咬:苦瓜葉搗敷。(《陸川本草》)

⑤治鵝掌風:先用苦瓜葉煎湯洗,後以米糠油塗之。(《福州臺江驗方彙集》)

2.9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苦瓜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