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性病科 疾病
kān sà sī fèn zhī gǎn jun1 de pí fū gǎn rǎn
皮膚性病科
堪薩斯分枝桿菌與海魚分枝桿菌均屬光產色羣分枝桿菌,它們的生長特性基本相同。此菌硝酸鹽還原試驗陽性,硫酸芳香酯酶試驗陰性。海魚分枝桿菌則相反,藉此可與海魚分枝桿菌區別。此菌侵入受外傷的皮膚傷口,可發生侷限性皮損。
主要侵犯肺部,偶可侵及皮膚而發生皮損。皮損好發於易受外傷的部位,如四肢、面部。爲疣狀隆起的不規則結節,有的可像孢子絲菌病,開始於手背,然後擴展到前臂伸側。面部皮損可呈色素性結痂的損害,除去痂皮見淺潰瘍。下肢皮損可以在幾年內逐漸擴大成大面積的疣狀肉芽腫性斑塊,下肢可有輕度水腫。局部淋巴結不腫大,無全身症狀。
堪薩斯分枝桿菌硝酸鹽還原試驗陽性,硫酸芳香酯酶試驗陰性。海魚分枝桿菌則相反,藉此可與海魚分枝桿菌區別。此菌侵入受外傷的皮膚傷口,可發生侷限性皮損。
表皮角質層及棘層增厚,伴角化不全。真皮內慢性肉芽腫性炎症,混有單核或多核巨細胞,有時伴有小膿瘍及壞死。
在有外傷史的部位見到疣狀肉芽腫性皮損,通過細菌培養可以確診。臨牀上需與疣狀皮膚結核、着色真菌病、游泳池肉芽腫、梅毒樹膠腫等相鑑別。
吡嗪酰胺、環絲氨酸、紫黴素及乙硫異煙胺稍有效。治療以長期不間斷的聯合用藥爲宜,也可試用結核菌苗或用培養的本菌製成的菌苗。最近有人試用轉移因子治療一例取得明顯療效,轉移因子系取自曾患過肺部堪薩斯分枝桿菌感染的治癒患者,相當於8×108個淋巴細胞,皮下注射一次。還有人用地美環素治療本病使散發疹消退,但原發竈仍需作外科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