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藻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ù zǎo

2 拼音名

Jù Zǎo

3 別名

海藻

4 來源

藥材基源:爲巨藻科植物巨藻的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rocystis pyrifera(L.)Ag.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5 形態

藻體巨大,褐色,長可達70-80m,最長可達100m以上,具有粗繩狀的莖狀舌柄,近基部長出2-3次雙叉分枝,分枝細長,柄的直徑約1-2cm,有韌性,可彎曲。分枝上側生很多葉片,呈互生或螺旋形葉序,葉片長3-5m,寬10-25cm,表面常凹凸不平具皺褶,邊緣具鋸齒狀突起。分枝的頂生葉片,常自葉基開始向葉尖作不規則分裂,而生成新的側生葉片。成熟的葉片,具一短柄,柄基部爲一紡錘形或類球形的氣囊,直徑約2-3cm,長5-7cm。葉間距離爲0.7-50cm,越接近海面則距離越小,分枝的伸展由於具有許多氣囊而能漂浮海面。藻體成熟時,在基部簇生帶狀孢子葉片,長30-60cm,寬2-6cm,葉柄無氣囊,因產生孢子囊羣而表面大塊隆起。固着器大,由鉤形的多次二叉分枝狀假根組成。

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低潮帶以下數十米深的岩石上。

資源分佈:我國於1978年從墨西哥引進,已在大連、山東長島等海域養殖成功。

7 化學成份

含褐藻酸鹽(alginate),巖藻依多糖(fucoidan),昆布多糖(laminaran),及12種甾醇,其中含量較高者有:豆甾-5,24(28)E-二烯-3β-醇[stigmasta-5,24(28)E-dien-3β-ol](43%),膽甾-5-烯-3β-醇(cholest-5-en-3β-ol)(22.2%),麥角甾-5,24(28)-二烯-3β-醇[ergosta-5,24 (28)-dien-3β-ol](13.9%)。還含昆布醇(laminitol),琥珀酸(succinic acid),甘油(glycerol),牛磺酸(taurine)和多種氨基酸。又含甘露醇(mannitol),褐藻酸(alginic acid)。

8 藥理作用

巨藻中的海藻酸鹽、巖藻依多糖昆布多糖可能具有抗腫瘤作用細胞毒性,對體液免疫也可能有一定反應

9 功能主治

緩解心絞痛。主高膽固醇高血壓動脈硬化症;氣管炎哮喘

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作菜食。

11 附方

以其巨大的藻體而得名。

12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