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叉分枝
顶端的分生组织平分为2个,各形成一个分枝,在一定的时候,以这种方式重复分枝,称二叉分枝。多见于低等植物,是一种原始的分枝方式。
-
茎
人体器官名·阴茎:茎即阴茎,是男性外生殖器的一部分,又名玉茎、茎物、阳物、阳事、溺茎。合轴分枝茎在生长中,顶芽生长迟缓,或者很早枯萎,或者为花芽,顶芽下面的腋芽迅速开展,代替顶芽的作用,如此反复交替进行,成为主干。假二叉分枝多见于被子植物木犀科、石竹科,如丁香、茉莉、石竹等。
-
江蓠
原形态:1.真江蓠藻体淡褐色至暗褐色,有时浅紫褐色或带黄绿色,近软骨质,单生或丛生,一般高5-50cm,可达1-2m以上,线状,圆柱形,一般具有一个及顶的主干,径1-2mm,分枝不规则互生或偏生,1-2次,枝径0.5-1mm,长短不一,基部略收缩。2.脆江蓠含植物凝集素(agglutinin),二十碳五烯酸,花生四烯酸等脂肪酸。痰结瘿瘤;
-
卵叶鳞始蕨
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拼音名:LuǎnYèLínShǐJué英文名:Ovate-leafLindsaea别名:金花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卵叶鳞始蕨的全草。羽片26对以上,基部的对生,上部的互生,远离,有短柄,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齿牙;叶脉下面明显,有显着的中脉,侧脉羽状,二叉分枝,分离。
-
八股绳
拼音名:BāGǔSh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有柄马尾衫的全草。孢子囊穗稍细瘦,顶生,二叉分枝;孢子叶较营养叶小,椭圆状披针形,长约7mm,宽1mm,先端钝尖,全缘,基部下延有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树干或岩壁上。功能主治:活血通络;利湿消肿。主跌打损伤;摘录:《中华本草》
-
海柏
拼音名:HǎiBǎi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海柏的藻体。原形态:藻体暗红紫色,软骨质,丛生,高5-15cm,宽约2mm,直立,基部圆柱形,色深较硬,上部略扁,色浅稍软,二叉分枝如帚状,枝端钝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潮内带或低潮带的岩石上和石沼中。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缓下通便。高血压病;
-
松叶蕨亚门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松叶蕨亚门植物也叫裸蕨类,是原始的陆生植物类群。孢子体仅有假根,气生茎二叉分枝,叶为小型叶,无叶脉或仅有单一叶脉,孢子囊2-3枚聚生于枝端或叶腋,孢子同型。本亚门植物大多已绝迹,现存仅1目1科2属,我国只有松叶蕨属(Psilotum)的松叶蕨(P.nudum(L.
-
石松亚门
石松亚门(Lycopophytina)孢子体有真根,茎多为二叉分枝,通常具原生中柱。本亚门植物在石炭纪时最为繁盛,有高大乔木及草本,后绝大多数相继绝灭,现存的只有石松目和卷柏目,均为草本。石杉科的蛇足石杉(Huperziaserrata(Thunb.)Trev.)分布几遍全国,全草含生物碱,对治疗老年性痴呆有较好效果。
-
铁丝七
铁丝七此药为铁线质料植物掌叶铁线蕨(Adiantumpedatum)的全草。地下的根状茎斜向生长,顶部有棕色阔披针形鳞片。叶近簇生,叶片阔扇形。二叉分枝,每枝上侧生4—6枚小羽片;其孢子囊群生于小羽片顶部反折的囊群盖下面。该药具有利水渗湿、通淋、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黄疽型肝炎、痢疾、尿路结石、月经不调等。
-
长盖铁线蕨
拼音名:ChánɡGàiTiěXiànJué英文名:FimbriateMaidenhair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长盖铁线蕨的全草。一回小羽片5-6对,互生,长圆形或近倒三角形,长达3cm,宽约1cm,羽状或三出;孢子囊群长形,有时为圆肾形,每末回小羽片有1-3个,横生于上缘的凹缺内;肺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有利尿、祛痰,通经的功能。
-
钩凝菜
拼音名:GōuNínɡCài别名:钩仙菜、牛毛石花菜来源:药材基源:为仙菜科植物钩凝菜的藻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在低潮带岩石上,常缠绕在马尾藻藻体上。化学成份:含蛋白质4.6%-5.8%,脂肪0.5%-2.5%,碳水化合物1.6%-2.8%,灰分0.4%-0.7%。药理作用:钩凝菜对人工培养液中蛔虫毒杀效力是海人草杀蛔效率的33%。
-
海萝
原形态:1.海萝藻体紫红色,黄褐色至褐色,软革质,干后韧,高4-10cm,可达15cm,丛生,主枝短,圆柱形或亚圆柱形,宽约4mm,不规则二叉分枝,于分枝处常缢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中潮带和高潮带下部的岩石上。基部有圆盘状假根。2.《食疗本草》:“丈夫不可久食,发痼疾,损腰肾经络血气,令人脚冷痹,少颜色。”
-
海铁树
拼音名:HǎiTiěShù别名:铁树来源:药材基源:为黑角珊瑚科动物二叉黑角珊瑚的群体分枝。原形态:二叉黑色珊瑚,群体似矮灌木状,具黑色硬枝,不规则分枝或二叉分枝,较密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水深10-20m的坚硬基底或更深的珊瑚石和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三亚、西瑁岛和广西北部湾等海域。盗汗瘰疬;
-
黑心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HēiXīnJué英文名:ConcolorousDoryoteris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黑心蕨的全草。叶柄、叶轴及羽轴均为亮紫黑色,叶柄长6-24cm,疏被褐色短毛,后近光滑,基部被鳞片;叶脉羽状,小脉二叉分枝。囊群盖全缘。凉归经:入膀胱、肝二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
-
华南紫萁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具粗壮而直立的圆柱形根茎,有时高出地面。羽片14-34对,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中羽片较大,长8-20cm,宽1-2cm,近对生而略向上;祛湿舒筋;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涩、性平。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杀虫的功能。
-
杉蔓石松
拼音名:ShānMànShíSōnɡ别名:伸筋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单穗石松的全草。另含甜菜碱类脂,内有:二脂酰甘油基三甲基高丝氨酸(diacylglyceryltrimethylhomoserine),二脂酰甘油基羟甲基三甲基- -丙氨酸(diacylglycerylhydroxymethyltrimethyl- -alanine)。50-100mg/kg给猫静脉注射引起同样效果。性味:苦;
-
铁脚草
拼音名:TiěJiǎoCǎo别名:高山金粉蕨、黑足金鸡蕨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黑足金粉蕨的全草。羽片10-14对,卵状长圆形,互生,基部1对最大,长10-25cm,宽5-14cm,柄长约1cm,四回羽状细裂;末回孢子叶裂片倒卵形,较宽;叶脉二叉分枝,营养叶裂片有小脉1条。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狭叶海金沙
营养羽片长圆形,坚草质或纸质,长8-15cm,基部宽几等于长,有1-1.2cm长的柄,柄和羽轴被有短灰毛,两侧有狭边,一回羽状或近二回羽状,一回羽片2-3对,互生,有短柄,不以关节着生,相距1-1.8cm,长5-10cm,掌状分裂,中央裂片最长,基部心形,两侧有1-2片短裂片,叶缘有细尖锯齿;凉归经: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
小石松
拼音名:XiǎoShíSōnɡ别名:伸筋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矮小石松的全草。化学成份:含21-表千层塔烯三醇(21-episerratriol),石松三醇(lycoclavanol),石松四醇酮(lycoclavanin),21-表石松隐四醇(21-epilycocryptol)等三萜类及具有喹诺里西定(quinolizidine)母核的石松生物碱(lycopodiumalkaloid)。性味:苦;
-
岩风子
拼音名:YánFēnɡ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假鞭叶铁线蕨的全草。羽片12-25对,互生,略斜展,有短柄,斜扇形或三角形,基部斜楔形,上缘浅裂至中裂,第1对羽片通常为半圆形,下部的长4-8mm,宽6-12mm,顶生羽片扇形或菱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钙质土或石灰岩上,常见于较干燥石岩上或墙基处。性味:苦;
-
裸蕨亚门
裸蕨亚门是蕨类植物门的1个亚门。又称松叶蕨亚门,孢子体不具根,茎分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前者又名根状茎,匍匐状,褐色,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一般含有菌根真菌,嚮上面长出的绿色地上茎,又称气生茎直立或下垂,多二叉分枝,茎表面的皮层有数行含叶绿素的细胞,使茎呈绿色,除有支持和输导的作用外,还进行光合作用;
-
异叶鳞始蕨
拼音名:YìYèLínShǐJué英文名:Different-leafLindsaea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异叶鳞始蕨的全草。羽片约11对,基部近对生,上部互生,远离而斜展,披针形,长3-5cm,宽约1cm,基部对称,不分裂或羽状,边缘有不整齐的短尖锯齿;孢子囊群线形,生于小脉先端的联结脉上,除基部两侧外,近叶缘连续分布;
-
云支花
拼音名:YúnZhī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圆叶蓼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长5-20cm。茎平卧,小枝直立,二叉分枝,淡红色,具银白色长柔毛。托叶鞘筒状,膜质,疏松;雄蕊6-8,花药紫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300-4800m的山坡草地。性味:酸;性平功能主治:活血调经。主月经不调;摘录:《中华本草》
-
单花鸢尾子
拼音名:DānHuāYuānWěi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单花鸢尾种子。叶条形或披针形,花期长5-20cm,宽0.4-1cm,果期长30-40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花蓝紫色,直径4-4.5cm,外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内花被裂片条形或狭披针形;子房长约5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林中旷地,多成片生长。性味:甘;
-
峨眉半边莲
《*辞典》:峨眉半边莲: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 M iB nBiānLi n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峨眉莲座蕨的根茎。秋季采挖,晒干。9对,互生,斜向上,长30~8厘米,上方的小羽片长7~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沟谷中及灌木林下阴涅处。性味:苦淡,凉。治风湿骨痛,肺病热咳,腮腺炎,小便不利,血痢,痈肿热毒。
-
糕菜
拼音名:GāoCài别名:红蒿子来源:药材基源:为仙菜科植物三叉仙菜及波登仙菜的藻体。枝端钳形,囊果球形,着生在小育枝上。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低潮带岩石或其他藻体上。生长盛期5-6月。药理作用:波登仙菜对人工培养液中蛔虫毒杀效力是海人草杀蛔效率的50%。功能主治:化痰;缓泻通便。主痰核瘰疬;
-
桂皮紫萁
羽片12-20对,近对生,无柄,基部有关节,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2cm,宽1.2-2.4cm;中脉明显,侧脉二叉分枝;还含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acid),苯丙氨酸(phenylaan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等。性味:苦;微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有清热解毒、利尿镇痛、止血杀虫的功能。
-
麂子草
拼音名:JǐZǐCǎo别名:柄叶石松、石根子、石子草、石松柏、盗汗草、白布草、虱子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华南马尾杉的全草。孢子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6mm,宽约1m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全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常绿阔叶林区,附生在树干或岩壁上。性味:苦;清热解毒。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
金丝刷
拼音名:JīnSīShuā别名:金刷把来源:药材基源:为梅衣科植物金丝刷的地衣体。子囊盘圆盘状,侧生于分枝上;托缘全缘,常生有小分枝。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生于高山树枝和灌木枝干上。性状:性状鉴别地衣体灌丛型。性味:苦;性平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安神;跌打损伤;水火烫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
-
巨藻
分枝的顶生叶片,常自叶基开始向叶尖作不规则分裂,而生成新的侧生叶片。藻体成熟时,在基部簇生带状孢子叶片,长30-60cm,宽2-6cm,叶柄无气囊,因产生孢子囊群而表面大块隆起。药理作用:巨藻中的海藻酸盐、岩藻依多糖和昆布多糖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及细胞毒性,对体液免疫也可能有一定反应。
-
里白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LǐBái英文名:GlaucousDiplopterygium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里白的根茎。孢子囊群圆形,由3-4个孢子囊组成,生于羽片背面侧脉的中部,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2.显微鉴别根状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壁微木化。性味:苦;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行气止血;
-
鳞始蕨
拼音名:LínShǐJué英文名:FragrantLindsaea别名:土黄连、还魂草、猪毛七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鳞始蕨的全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m的林下阴处、林缘、山坡草地或田地边。叶片条状披针形,长10-14cm,宽约2cm,羽片有短柄,半圆状斜三角形,宽4-5mm,下缘平直,全缘,上缘稍呈弧形突起,有缺刻;
-
石长生
拼音名:ShíChánɡShēnɡ别名:丹草、长生草、丹沙草、生肌草、石中珠、岩浮萍、猪毛七、水猪毛七、猪鬃草、猪毛脚筋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单盖铁线蕨的全草。末回羽片1对,互生,平展,有短柄,倒三角状卵形或扇形,长5-8mm,宽4-8mm,先端圆形有钝齿,基部楔形至圆楔形,顶生羽片倒卵形略大;性味:咸;
-
水鳖蕨
拼音名:ShuǐBiēJué别名:水别蕨、水客妈菜、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水鳖蕨的全草。叶脉扇形,沿中脉伸出并多回二叉分枝,小脉顶部分离,或偶有连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800m的林下阴湿岩石上或岩洞脚下。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肺热咳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
团叶鳞始蕨
拼音名:TuánYèLínShǐJué英文名:OrbicularLindsaea别名:团叶陵齿蕨、鱼眼蕨、螺视蕨、七星剑、月影草、金钱草、田螺掩、高脚假铁线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团叶鳞始蕨的全草。叶脉二叉分枝。孢子囊群沿羽片上部边缘着生;孢子囊盖线形,棕色,有细齿牙。性味:苦;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小猪鬃七
拼音名:XiǎoZhūZōnɡQī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肾盖铁线蕨的全草。羽片5-9对,互生,有柄,斜向上,宽卵形,下部的长3-5cm,宽1.5-3cm,二回羽状;末回小羽片倒三角形,长宽近相等,基部楔形,上缘有着生囊群的深缺刻1-2个,有细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800m的林下、溪边石缝或岩石上。
-
岩石松
拼音名:YánShíSōnɡ别名:龙胡子、龙胡须、旱灵草、中华石松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中华石杉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2cm,茎一至二回二叉分枝。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左右的阔叶林下或溪边。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肢节酸痛;跌打损伤;带状疱疹;
-
猪毛参
拼音名:ZhūMáoShēn别名:猪鬃草、小猪鬃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普通铁线蕨的全草。根茎短而直立,顶部连同叶柄基部被近黑色、披针形鳞片。羽片15-30对,互生,中部的较大,长约1.5cm,宽约8mm,对开式三角形,上缘浅裂至深裂,基部不对称,截形,下缘直而全缘;性味:苦;凉功能主治:利尿通淋;
-
叉状脉
叉状脉指由二叉分枝构成的叉状分枝的叶脉,如苹(Marciliamedia)、银杏(Ginkgobiloba),全部叶脉间无主从关系,仅由叉状脉构成。在蕨类中〔水整蕨(Scolopendriumvulgare)〕,也有除主脉外,侧脉常分枝成叉状者。由于一般多见于蕨类的第一叶和化石蕨或保有古代性状的银杏等植物,所以单轴叶脉可认为是原始的形式。
-
鞭毛
鞭毛是一种具有运动功能的细胞小器官,见于原生动物的鞭毛虫类、某些细菌、藻类和真菌的游动孢子和配子、后生动物的精子以及所谓构成鞭毛上皮的细胞。结构最简单的鞭毛可在大肠杆菌等周毛细菌群中见到,纤维是由单一的鞭毛蛋白聚合成一层直径15-20纳米的螺旋管构成,其基部通过称为“钩”(hook)的管状结构与基粒相结合。
-
催产草
拼音名:CuīChǎnCǎo别名:牛尾草、六角草、细穗石松、树灵芝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马尾杉的全草。孢子叶疏生或密集,圆三角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1m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绿色,革质。性味:淡;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发热咽痛;
-
大伸筋草
别名:大伸筋草、牛尾蕨、七层楼来源及产地:百合科植物牛尾菜SmilaxripariaA.DC.的根及根茎。治气虚浮肿,风湿痹痛,偏瘫,跌打损伤,咳嗽咯血。《中华本草》·大伸筋草:拼音名:DàShēnJīnCǎo别名:马尾千金草、鹿角草、青蛇勒公、裤带藤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龙骨马尾杉的全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