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

基因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ī yīn tū biàn

2 英文參考

gene mutation

3 註解

基因突變是指由於DNA鹼基對的置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變化,亦稱點突變。由於DNA分子鹼基順序的改變而導致基因型和表型變異的現象。按突變的來源,可分爲自發突變和誘發突變,但二者產生的突變型沒有本質不同,只是利用誘變因素可提高基因突變率。 在自然條件下發生突變自發突變,由人工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學藥劑誘發的突變叫誘發突變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主要原因,是生物進化的主要因素。在生產上人工誘變是產生生物新品種的重要方法

4 基因突變分類

突變表現型的影響,分爲:

(1)形態突變型,A如普通綿羊突變產生的短腿安康羊,這樣的突變可從表現型識別。

(2)生化突變型突變可使一個特定的生化功能喪失,常見的是營養缺陷型。如紅色麪包黴一般能在基本培養基生長,但突變後,要在基本培養基上加上某種特定氨基酸才能生長

(3)致死突變型突變導致個體死亡或生活力明顯下降。如人類血友病和植物白化病等。

(4)條件致死突變型,在一定條件下致死,而在另一條件下成活的突變,如噬菌體T4的溫度敏感突變型,在25℃能在大腸桿菌生長,形成噬菌斑,但在42℃則爲致死。

基因結構改變的類型,則可分爲鹼基置換突變和移碼突變

(1)鹼基置換突變:指DNA分子上由於一對鹼基改變而引起的突變,一種嘌呤被另一種嘌呤取代,或一種嘧啶被另一種嘧啶取代叫轉換;一個嘌呤被一個嘧啶取代,或一個嘧啶被一個嘌呤取代叫顛換。

(2)移碼突變:DNA分子一對或少數幾對相連的核苷酸增加或減少,導致這一位置以後一系列編碼發生移位而產生的突變。故移碼突變是由於鹼基缺失或插入引起的。

遺傳信息的改變方式,突變又可分爲同義突變錯義突變無義突變

(1)同義突變基因上的密碼序列改變,而基因最終產物即構成蛋白質氨基酸種類沒有改變,這與密碼子的簡併有關。例如,GUC(纈氨酸密碼子)變成GUA,仍編碼纈氨酸,稱爲同義突變

(2)錯義突變:一對鹼基的改變,而使某一氨基酸變成另一種氨基酸。例如,GUC(纈氨酸密碼子)變成GCC(丙氨酸密碼子)即是。

(3)無義突變:一對鹼基的改變,而使氨基酸的密碼子變成終止密碼子,例如,AAG(賴氨酸密碼子)突變成UAG(終止密碼子)。

5 基因突變的機理

多數基因突變的機理目前尚不清楚。一般用誘變因素研究突變機理。在化學誘變劑方面,鹼基類似物分子結構與天然鹼基化合物相似,能夠取代鹼基而誘發基因突變。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類似物,BU一旦取代了T,就會導致鹼基對從A—T變成G—C。2-氨基嘌呤(AP)是嘌呤類似物,它摻入到DNA分子中能誘發鹼基對從A—T變成G—C,或從G—C變成A—T。一些藥物能誘發DNA結構改變,如羥胺能和胞嘧啶專一性地起反應,誘發鹼基對從G—C變成A—T。亞硝酸使鳥嘌呤胞嘧啶氨基分別形成黃嘌呤、次黃嘌呤和尿嘧啶。後兩種鹼基的變化導致鹼基對由G—C變成A—T,或由A—T變成G—C。黃嘌呤是一種無義鹼基,出現在DNA分子中導致細胞死亡吖啶染料分子嵌入DNA分子中,發生移碼突變。在物理誘變因素方面,紫外線能引起DNA分子斷裂、DNA分子雙鏈交聯以及形成胸腺嘧啶二聚體T—T,使DNA雙螺旋呈現不正常構型。研究基因突變的意義在於,突變自然界廣泛存在,是遺傳變異的原始材料之一。水稻的矮生型,穀類的糯性胚乳性狀,是基因突變的結果。鹼基置換突變常導致蛋白質中一個氨基酸的改變,例如人類正常血紅蛋白(HbA)中的β鏈第6位的穀氨酸變爲纈氨酸,便成爲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血紅蛋白(Hbs),所對應的鹼基變化是由GAA變成了GUA。用多種物理和化學因素對生物誘變,可產生大量的突變體,選擇有利用價值的突變體加以培育,有可能育成優良品種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