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苯茚胺介紹
3.1 藥品名稱
3.2 英文名稱
Phenindamine
3.3 別名
治膚寧;抗敏胺;活膚寧;酒石酸苯茚胺;Pernovin;Thephorin
3.4 分類
3.5 劑型
片劑:每片25mg。
3.6 苯茚胺的藥理作用
爲具有選擇性作用的抗組胺藥。特點爲無中樞鎮靜作用,且略具興奮作用,故不產生嗜睡。局部應用有止癢作用。苯茚胺抗組胺作用較苯海拉明強,作用迅速,且維持時間亦較苯海拉明、異丙嗪持久。
3.7 苯茚胺的藥代動力學
口服25mg後,在尿中僅檢出極少量的原形藥物,較多的代謝物是苯酚,尚有少量脫甲基苯茚胺。
3.8 苯茚胺的適應證
臨牀上用於蕁麻疹、過敏性鼻炎及鼻竇炎、頭痛、偏頭痛、支氣管哮喘、感冒初期症狀(與解熱鎮痛藥合用治療感冒)、接觸過敏或食物過敏等,亦可用於防治暈車、暈船。還可與其他治療方法結合治療帕金森病。苯茚胺也可配成軟膏,局部塗搽以解除過敏性皮膚病的瘙癢,也可解除毒蟲叮咬後的刺痛。
3.9 苯茚胺的禁忌證
對苯茚胺過敏者禁用。
3.10 注意事項
對黏膜有刺激,外用時避免用於黏膜。
3.11 苯茚胺的不良反應
3.12 苯茚胺的用法用量
1.(1)成人:每次25~50mg,每天2~3次;(2)兒童:每天25mg。
2.外用:5%,軟膏塗患處。
3.13 藥物相互作用
1.苯茚胺有顯著的抗膽鹼作用,可減弱膽鹼酯酶抑制劑(如安貝氯銨、新斯的明,地美溴銨、依可碘酯等)的縮瞳效果,但一般劑量擴瞳作用不明顯,有時影響青光眼治療效果。
2.苯茚胺與兒茶酚胺類藥合用可延長該類藥品的升壓時間。系因苯茚胺可抑制神經元對兒茶酚胺的攝取,使受體附近遊離兒茶酚胺量增加,因而增加升壓反應。動物實驗證實,苯茚胺可延長去甲腎上腺上腺上腺素升壓時間。兩類藥合用有可能使兒茶酚胺毒性增強。若需合用,苯茚胺應爲最低有效量。
3.14 專家點評
抗組胺作用強,無中樞神經抑制作用,不引起嗜睡,且略有中樞興奮作用,不影響正常工作。用於各型蕁麻疹,特別適用於需集中精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