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金線草根
2.1 出處
《四川常用中草藥》
2.2 拼音名
Jīn Xiàn Cǎo Gēn
2.3 別名
海根(《本草拾遺》),鐵棱角三七、鐵箍散(《浙江天日山藥植志》),蓼子七(《四川常用中草藥》),土三七、鐵拳頭(江西《草藥手冊》)。
2.4 來源
2.5 性味
苦澀,溫。
②《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澀。"
2.6 功能主治
散瘀,消腫,止痛。治跌打骨折,癆傷吐血,痢疾,腹痛,月經不調;痛經。
①《本草拾遺》:"主霍亂中惡,心腹痛,喉痹,蠱毒,癰疽惡腫,赤白遊胗,蛇咬犬毒。酒及水磨服,敷之亦佳。"
②《花鏡》:"治湯火瘡。"
③《四川常用中草藥》:"散瘀行氣,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癆傷吐血。"
2.7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泡酒或燉肉。外用:搗敷或磨汁塗。
2.8 附方
①治跌打筋骨傷:蓼子七、五花血藤、紅酸漿草。泡酒服及外擦。(《四川中藥志》)
②治跌打損傷:鮮金線草根一至一兩五錢。水酒各半煎服。另用根用燒酒磨濃汁擦患處。
③治骨折:鮮金線草根適量,切碎,搗極爛,酌加甜酒或紅砂糖搗和,敷於患處,夾板固定。
⑧治淋巴結核:鮮金線草根一至一兩五錢,玄蔘三至四錢,芫花根一錢。水煎,以雞蛋兩個煮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⑨治月經不調及痛經:金線草根半斤,切細和雞或豬蹄腳,加黃酒燉爛,去滓服食。每行經時服一至三次。(《浙江天日山藥植志》)
⑩治月經不調,經來腹脹,腹中有塊:金線草根一兩,加益母草三兩。水煎,衝黃酒服。(《浙江天日山藥植志》)
2.9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