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药手册
《草药手册》药学著作。江西药科学校革命委员会编。本书通过向农村草医草药人员等学习和调查,并参阅有关文献资料整理而成。共收集长江以南地区常用民间草药952种,按药名、笔划排列,对于各种草药的植物形态、图形、功用、主治、临床配伍方剂等作了系统的介绍。1970年由该校出版。
-
白竻薳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B iL Yuǎn别名:白茨叶(《分类草药性》),白竻花叶(《福建中草药》)。性味:《本草求原》:苦辛,微寒。功能主治:治痈肿,疗疮,疥癞,创伤,胃痛。④《生草药手册》:洗皮肤热毒。(《闽南民间草药》)②治蛇头疔:鲜白竻薳适量,冷饭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
一匹绸
一匹绸的异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旋花科银背藤属植物白鹤藤ArgyreiaacutaLour,以全草、根、藤及叶入药。”单叶互生;主治风湿痹痛,水肿,鼓胀,咳喘,吐血,带下,崩漏,跌打损伤,乳痈,疮疖脓肿,湿疹。”
-
白蔹子
《*辞典》:白蔹子:出处:《药性论》拼音名:B iLiǎnZǐ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蔹条。功能主治:《药性论》:治温疟,主寒热结壅热肿。外用:研末敷。附方:止血消肿:白蔹成熟果实,去种子,留下白色毡毛或带种子研成粉末,外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白石榴根
治风湿痹痛,蛔虫、寸白虫、姜片虫病。《福建中草药》:杀虫收涩。附方:①治风湿肢节疼痛:白石榴鲜根三两,冰糖一两。清水煎服。(福建《民间实用草药》)③治姜片虫病:鲜白石榴根一两,水煎一次顿服。(《福建中草药》)④治前列腺炎:鲜白石榴根一两,炖精猪肉吃。(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斑茅
《*辞典》:斑茅: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拼音名:BānM o别名:大密(《岭南科学》),芭茅(江西《草药手册》)。无柄小穗披针形,基盘具短毛;功能主治:通窍利水,破血通经。治跌打损伤,筋骨风痛,妇人闭经,水肿盅胀。附方:治月经后期:斑茅根一两,茜草三钱,接骨金粟兰二钱,铁扫帚根五钱,胡颓子树根一两。
-
斑茅花
《*辞典》:斑茅花: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拼音名:BānM oHuā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夏、秋季采收。功能主治:止血。治咯血,呕血,衄血,创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外用:适量,捣敷。
-
楮树根
《*辞典》:楮树根: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ChǔSh Gēn别名:谷树子根(《本经逢原》),谷木蔃(《生草药手册》)。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嫩根或根皮。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湿,祛痰。③《重庆草药》:清热凉血,治咳嗽吐血,红崩,风火牙痛。附方:①治肺虚咳嗽:纱纸树根二两,五指牛奶根二两,柠檬叶三张。
-
风箱树叶
《中医大辞典》·风箱树叶:风箱树叶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天疱疮,研末调敷;原形态:风箱树,又名:水杨梅(《生草药性备要》),珠花树、鸡仔木、马烟木、水抱木、大叶水杨梅、假番桃。萼长约3毫米,外面被毛,裂片极短;里面有柔毛,裂片4,钝头;附方:①治对口疮:水杨梅叶,捣烂敷患处,并用其根煎水服。
-
腐婢根
《*辞典》:腐婢根: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FǔB Gēn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疟疾,跌打损伤,风火牙痛,烧伤。(《福建中草药》)③治毒蛇咬伤:腐婢鲜根皮捣烂敷天庭穴及伤口。(《福建中草药》)④治烧伤:小青树根皮咸叶,晒干研成极细末,棉油或菜油调搽,每天一至二次。
-
红花菜
苞片三角卵形,被硬毛;化学成份:全草含胡芦巴碱、胆碱、腺嘌吟、脂肪、蛋白质、淀粉、多种维生素、组氨酸、精氨酸、丙二酸、刀豆氨酸。治风痰咳嗽,喉痛,火眼,疔疮,带状疱疹,外伤出血。(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④治齿龈出血:荷花郫洗净,切细,捣汁服,一日三、五回,每回十至二十公分,凉开水送服。
-
接骨木叶
《*辞典》:接骨木叶: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JiēGǔM Y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叶片。③《吉林中草药》:祛风,活血行瘀,止痛,利尿。附方:①治跌伤骨折:鲜接骨木叶一握,黄枝子五钱,和老酒或红糟捣烂敷贴。(江西《草药手册》)④治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扭腰岔气,大骨节病:接骨木茎叶适量,煎水熏洗。
-
金线草根
《*辞典》:金线草根: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JīnXi nCǎoGēn别名:海根(《本草拾遗》),铁棱角三七、铁箍散(《浙江天日山药植志》),蓼子七(《四川常用中草药》),土三七、铁拳头(江西《草药手册》)。泡酒或炖肉。(《四川中药志》)②治跌打损伤:鲜金线草根一至一两五钱。水煎,糖调服。
-
苦参实
《*辞典》:苦参实:出处:《唐本草》拼音名:KǔShēnSh 别名:苦参子(《纲目》),苦豆(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的种子。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其荚壳,晒干收藏。功能主治:①《唐本草》:明目。②《四川武隆药植图志》:为健胃剂及驱除蛔虫药。(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廊茵
《*辞典》:廊茵: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拼音名:L nɡYīn别名:红火老鸦酸草、蛇不钻、猫儿刺(江西《草药手册》),南蛇草(《甘肃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蓼科植物刺蓼的全草。3米,四棱形,有倒生钩刺。②《甘肃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固脱,治小儿胎毒,胃气疼痛,子宫脱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
-
栗毛球
《*辞典》:栗毛球:出处:《纲目》拼音名:L M oQi 别名:栗毛壳(《唐本草》),栗刺壳(《日用本草》),风栗壳(《广东中药》Ⅱ),板栗壳斗(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总苞。功能主治:治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②《唐本草》:疗丹火疮、毒肿。附方:①治痰火头疬:风栗壳一两,蜜枣三枚。
-
栗树根
《*辞典》:栗树根: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拼音名:L Sh Gēn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树根。性味:《四川中药志》:味甘淡,性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汪颖《食物本草》:治偏肾(疝)气,酒煎服之。②《四川中药志》:治血痹。附方:治红肿牙痛:板栗根、棕树根。煎水煮蛋吃。(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龙牙草根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L nɡY CǎoGēn别名:地冻风(《中药志》)。性味:《本草图经》:味辛涩,温,无毒。《履巉岩本草》:治肿毒。附方:①治赤白痢:龙牙草根焙干,不计分两,捣罗为末,用米饮调服一钱匕。(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⑤治暑热腹痛,妇人经闭:龙芽草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或捣烂外敷。
-
橹罟子
《*辞典》:橹罟子:出处:《纲目》拼音名:LǔGǔZǐ别名:露兜子(《岭外代答》),竻波罗(《岭南采药录》),假菠萝(《生草药手册》),山波罗(《岭南草药志》),野菠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将小核呆分开,晒干。叶聚集于枝顶,革质,线状披针形,长可达1.5米,宽3~雌雄异株;
-
鹿藿根
《*辞典》:鹿藿根: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L Hu 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鹿藿的根。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妇女痛经,瘰疬,疖肿。(《湖南药物志》)②治月经痛:鹿藿根三钱,川芎三钱,木防己四钱,算盘子根三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④治蛇咬伤:鹿藿根捣烂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鹿梨
《*辞典》:鹿梨: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L L 别名:檖(《诗经》),赤罗(《毛诗传》),罗(《尔雅》),山梨、杨檖、鼠梨、赤萝(陆玑《诗疏》),树梨(《纲目》),酸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野梨(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果实。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阔卵形或卵形,长4~
-
榈木
《*辞典》:榈木: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LǘM 别名:花梨木(《琼州府志》),青皮树、青豆风柴、青龙捆地、相思树(《湖南药物志》),鸭公青,三钱三、青竹蛇(江西《草药手册》)。治症瘕,赤白漏下,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①《本草拾遗》:主破血,血块,冷嗽,并煮汁及热服。④避孕:花榈木根三钱。
-
落新妇根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Lu XīnF Gēn别名:猪痾三七、金毛三七、野升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阴阳虎(江西《草药手册》)。化学成份:落新妇根含有淀粉、鞣质、岩白菜素,根和根茎中岩白菜素(即矮地茶素1号)的含量达1%以上。②江西《草药手册》:治劳伤过度,筋骨酸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
毛冬青叶
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学成分:本品含熊果酸、齐墩果酸。治牙周炎,疖痈,带状疱疹,脓疱疮。外用:煎水湿敷。附方:①治汤火伤:毛冬青枝叶适量,水煎,待冷服;(《广西中草药》)②治外伤出血:毛冬青叶晒干研粉外敷。(江西《草药手册》)④治走马牙疳:鲜毛冬青叶适量,捣烂绞汁,调和白糖外搽。
-
茅栗仁
《*辞典》:茅栗仁: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M oL R n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种仁。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失眠。茅栗种仁一两,莲子(去芯)一两,红枣五至七个,白糖二至四两。②江西《草药手册》:治恶刺、铁片入肉。备注:同属植物锥栗(又名珍珠栗)的种仁功用类同,亦同等使用。
-
美商陆
出处:《杭州药植志》拼音名:MěiShānɡL 别名:花商陆、野胭脂(《杭州药植志》),白癞鸡婆、白鸡腿(江西《草药手册》)。根可引起喷嚏、催吐及致泻作用,并有麻醉作用,引起中毒的成分为商陆碱及商陆毒素,后者有类似印防己毒素的作用.美商陆提取液还具有血球凝集素、白细胞凝集素及促有丝分裂素的作用。
-
南蛇藤叶
《*辞典》:南蛇藤叶:出处:《中国药植志》拼音名:N nSh T nɡY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的叶片。化学成份:含5种黄酮甙:山柰酚-7-鼠李糖甙,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甙,槲皮素-8-葡萄糖-7-鼠李糖甙,槲皮素-3,7-二鼠李糖甙。功能主治:《中国药植志》:治毒蛇咬伤。
-
南烛根
《*辞典》:南烛根:出处:《纲目》拼音名:N nZh Gēn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根。功能主治:江西《草药手册》:散瘀,消肿,止痛。附方:①治牙齿痛:乌饭树根,捣烂炖蛋吃。(江西《草药手册》)③治小儿误吞咽铜铁物在喉内不下:南烛根烧灰细研,以热水调服一钱,瘥。(《圣惠方》)摘录:《*辞典》
-
排钱草
枝纤细,被柔毛。化学成份:全草含蟾毒色胺、N,N-二甲基色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5-甲氧基-N-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等多种色胺衍生物和禾草碱。①《生草药性备要》:消风热,浸酒去瘀生新,治小儿马牙疳,又治跌打。附方:①治感冒、发热:排钱草干叶三至六钱,水煎服。
-
枇杷根
《*辞典》:枇杷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P P 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根。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功能主治:治虚痨久嗽,关节疼痛。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镇痛,下乳。②《生草药手册》:治咳嗽、吐血伤症。③《四川中药志》:治久年咳嗽,疗虚劳咳嗽。2天再服1剂。
-
芡实叶
《*辞典》:芡实叶:出处:《纲目》拼音名:Qi nSh Y 别名:鸡头盘(《本草图经》),刺荷叶(《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实的叶。功能主治:治胞衣不下,吐血。附方:①妇女产后,催衣,止血,亦治吐血:芡实叶一张,烧灰和开水服或兑酒吞下。(《重庆草药》)②治胞衣不下:芡叶、荷叶各五钱,水煎服。
-
秋海棠根
《*辞典》:秋海棠根: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QiūHǎiT nɡGēn别名:一口血(《分类草药性》),金线吊葫芦(《贵州民间方药集》),红白二丸、岩丸子、大红袍(《陕西中草药》)。治跌打损伤,吐血、咯血,痢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淋浊,喉痛。⑤江西《草药手册》:行气行血,消肿止痛,镇痉,治瘰疬。
-
山刺柏
《*辞典》:山刺柏: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ShānC Bǎi来源:为柏科植物刺柏的根或果实。果实,成熟时采收。小枝下垂,常有棱脊; ^^生,线状披针形,长1.2~生境分布:生于向阳杂木林间,亦有栽培。性味:江西《草药手册》:苦,寒。功能主治: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治皮肤癣症,低热不退。
-
山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椒草:拼音名:ShānJiāoCǎo别名:塌地草、卜罗草来源:荨麻科山椒草PellioniaminimaMakin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山、丘陵阴湿地或岩石上。跌打损伤;各家论述:1.《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关节扭伤:山椒草、蛇葡萄根等量,用酒糟或酒拌和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
四时青
《*辞典》:四时青: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S Sh Qīnɡ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实的叶。功能主治:治小儿口疮,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尽。附方:①治小儿白口疮:四时青,研末搽上。(《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②治产后恶露不尽:鲜云实茎、叶、果实四两,水煎兑酒服。(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娃娃拳
《*辞典》:娃娃拳: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W WɑQu n别名:扁担杆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麻糖果(《四川中药志》),拗山皮(《贵州草药》),棉筋条、山络麻、狗糜子(江西《草药手册》)。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2.5米,小枝有星状毛。单叶互生,卵形、菱状卵形至菱状披针形,长5~
-
小赤麻根
《*辞典》:小赤麻根: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XiǎoCh M Gēn来源:为荨麻种植物小赤麻的根。茎直立,赤色。花单性,形小,成簇聚集成长穗状花序,生于茎上部叶腋,通常比叶长;生境分布:生于溪谷林边。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跌打损伤,鲜根加蛇葡萄根、兰花根等量,拌黄酒,捣烂敷。
-
雁来红
出处《救荒本草》拼音名YànLáiHónɡ别名后庭花(《救荒本草》),老少年(《纲目》),老来红、蛮须(《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苋菜(《岭南草药志》),青香苋(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苋科植物雁来红的全草或茎梢部。苞片和小苞片卵状披针形。花期夏秋。附方①治红白痢:红苋菜酌量,煎水冲白蜜调服,忌酸辣。
-
野杜仲
《*辞典》:野杜仲: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拼音名:YěD Zh nɡ别名:四棱子、金丝杜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黑杜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大花卫矛的根、根皮或树皮。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沟谷林缘,常见于石灰岩山地。功能主治:治腰痛,血瘀闭经,痛经。加酒煎,一日三次分服。
-
野梨枝叶
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拼音名:YěL Zhī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枝叶。化学成份:叶含熊果酚甙、异槲皮甙、绿原酸、异绿原酸、大波斯菊甙、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以及3,4-二羟基苄醇4-葡萄糖甙的咖啡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荚兰酸的酯。功能主治:江西《草药手册》:治吐泻不止,转筋腹痛,反胃吐食。
-
野芋实
《*辞典》:野芋实: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YěY Sh 别名:痕芋头花仁(《生草药手册》)。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果实。夏季采收,晒干。性味:《生草药手册》:有小毒。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小肠气证,每服六、七粒。附方:治小肠疝气:痕芋头花仁五钱,焦猪小肚,饮汤,食猪小肚,其药不用食。
-
月季花根
《*辞典》:月季花根:出处:《闽东本草》拼音名:Yu J HuāGēn别名:月月开根(《分类草药性》),月月红根(《贵州草药》)。功能主治:治月经不调,带下,瘰疬。(江西《草药手册》)②治赤白带下:月季花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③治月经过多及白带多:月月红根一两,炖猪肉或煮绿壳鸭蛋吃。
-
苎麻花
出处:《医林纂要》拼音名:Zh M Huā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苎麻根条。功能主治:①《医林纂要》:作茹:清心,利肠胃,散瘀。②《生草药手册》:治麻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
-
大风消
概述:大风消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胃友之别名。别名:叶上花、清香桂、大风消、野樱桃来源及产地:黄杨科植物野扇花SarcococcaruscifoliaStapf的根。分布四川、湖北、江西、贵州、云南。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行气止痛,祛风活血。治胃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
-
紫云英子
《*辞典》:紫云英子: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拼音名:ZǐY nYīnɡZǐ别名:蒺藜子(《贵州民间药物》),草蒺藜(苏医《中草药手册》)。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红花菜条。化学成份:未成熟的种子含L-γ-氨氧基-α-氨基丁酸、刀豆氨酸、高丝氨酸及赤式-β-羟基-L-天门冬氨酸。功能主治:苏医《中草药手册》:活血明目。
-
小叶金腰带
概述:小叶金腰带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了哥王之别名。别名:九信菜、山棉皮、山雁皮、雀儿麻、小叶金腰带来源及产地:瑞香科植物南岭荛花Wikstroemiaindica(L.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利水。1.治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淋巴结炎,乳痈,疮疡肿毒。根有中期引产作用。
-
红药
概述:红药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雷公藤之别名。性味:苦,辛,凉,有大毒。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炎,肾病综合征,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综合征,皮肤血管炎,顽固性疼痛,突眼性甲状腺肿,麻风反应,银屑病,天疱疮。
-
红总管
概述:红总管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清·龙柏《药性考》记载的瑞香花之别名。功能主治:功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痛,坐骨神经痛,咽喉肿痛,齿痛,跌打损伤。药理作用:瑞香素有镇痛、镇静及抗炎作用,并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外周血管、抗动脉血栓形成等作用。
-
白菊花根
出处:《本草正》拼音名:B iJ HuāGēn别名:长生(《太清经》)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菊花条。功能主治:①《本草正》:善利水,捣汁和酒服之,大治癃闭。②《纲目拾遗》:治疔肿,喉疔,喉癣。附方:治疔疮:鲜菊花叶适量捣敷,根,茎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白苋
《*辞典》:白苋:出处:《别录》拼音名:B iXi n别名:糠苋,细苋(《别录》),野苋、猪苋(《本草图经》),假苋菜(《广州植物志》),绿苋(《拉汉种子植物名称》)。苞片及小苞片干膜质,披针形,小;③江西《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利屎,止痛,明目。外用:煎水洗,捣敷;③治蛇咬伤:野苋全草,捣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