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手術入路的選擇是根據病變的位置而決定的,但病變本身是多變的,所以手術入路不是恆定的,可能有幾種方法,應選擇其中較方便、損傷較小的入路。前路開眶術式較多,根據病變的性質、範圍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手術入路。
經眼眶內上方眶緣開眶(superomedial orbitotomy)也是常用的眼眶手術入路之一,但眼眶內上方的正常結構居多,也易於損傷。
8 手術步驟
1.切口 切口沿眶內上方眉弓下眶緣皮膚切口,切口起自眶上切跡內側,下達內眥部水平。切口全長約1.5~2cm(圖8.12.1.2-2)。止血,置牽張器。切口時切斷內眥靜脈或動脈可引起大量出血,鉗夾後結紮或電灼。
2.切開眶隔 暴露眶隔,內上方眶隔不如外上方明顯。用尖刀淺切開眶隔一小口,用腦膜剪剪開眶隔全長,暴露眶內脂肪。此切開不要過深,其下面有衆多正常結構。一旦眶隔打開,上斜肌的第二幅、滑車均在此位置。
病變需要從骨膜下分離時,切開骨膜後將內眥韌帶,必要時包括淚囊一併向眶外側分離,但不要損傷這些結構。術終時內眥韌帶縫合要可靠,對位準確。
3.娩出腫瘤 找出正常結構,如滑車、上斜肌、內眥韌帶等標誌後,於提上瞼肌內側縱行鈍性分離向眶深部,探查眶內。發現腫瘤後,分離、娩出。必要時標記出上斜肌第二幅,以防損傷。
如爲黏液囊腫,在暴露額竇底後,竇底很薄,用血管鉗很易穿入。吸出黏液,刮淨竇內黏膜,抗生素沖洗竇腔,擴大鼻額管開口,並置引流管。
4.縫合切口 沖洗眶腔,用5-0腸線縫合眶隔及皮下,3-0絲線縫合皮膚(圖8.12.1.2-3A、B)。
9 術中注意要點
1.上斜肌損傷 主要是第二幅,必要時用絲線標記,並和腫瘤分離。
2.滑車損傷 滑車爲一軟骨結構,位於眶內上方眶緣後4mm,粘連或邊界不清楚的腫瘤切除時易損傷,損傷後較難修復。如整個軟骨滑車脫離,可將其重新固定原在位置上。如已損壞,無法修復時,可用硅膠條代替滑車用絲線或鋼絲固定於原位置上,否則術後有頑固性複視。
3.提上瞼肌損傷 主要是提上瞼肌內側端,損傷後引起內側上瞼下垂。
4.眶上神經損傷 眶上神經位於眶內上眶上切跡,多在眉弓皮膚切口時損傷。損傷後如能找到斷端,可用血管縫合線對端吻合。
5.切口問題 此切口在內上方不要切成直角,要有一定弧度,以達良好的外觀。如眶內上方腫瘤已蔓延至眶尖,可採取外側開眶並將眶上緣骨瓣一同切開,切除眶內上方深達眶內的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