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脛骨位置表淺,其前內側面平而寬,適合採取骨板作骨上骨移植或嵌入骨移植。但治療脛骨骨不連結時,最好不要從對側健康的下肢取骨,以免因術後併發症,而影響健肢。可以從病骨上直接取骨。
脛骨骨板的優點是質地堅硬,具有較好的內固定作用,最適用於治療骨幹缺損及骨折不癒合等。缺點是爬行代替過程較慢,術後固定時間較長。爲縮短癒合時間,可同時行松質骨移植。
3 手術步驟
2.切口、顯露 按植骨所需的長度,在脛骨中、上段作一弧形切口,沿脛骨嵴外緣縱行切開,兩端向內側彎曲。切忌在脛骨內面作切口,以免引起切口瘢痕與骨組織的粘連而致術後疼痛。切開皮膚後,大皮下稍作分離,向內側拉開皮瓣,縱行切開骨膜,作骨膜下剝離,顯露脛骨前內側面[圖1 ⑴]。
![]() |
⑵電鋸取骨(自右向左) |
3.取骨 可用電鋸取骨,也可用骨刀取骨。電鋸取骨前,應先按計劃需要移植骨的長、寬度,用骨刀輕輕劃出長方形的外形,然後,將周圍軟組織拉開,在長方形的四角先各鑽一孔,再用單片電鋸自右至左鋸開(自左至右逆方向鋸時,鋸片不易進入)。取骨範圍不能超過脛骨嵴及內後緣,鋸片不要鋸入太深,不要超過四角的鑽孔(特別是遠端骨孔),以免降低脛骨的堅固性。鋸時要經常用涼的生理鹽水滴注,以降低局部產生的高熱,避免損壞移植骨的活力,並注意防止鋸屑飛濺,造成污染[圖1⑵]。
![]() |
⑶在原位鑽好螺釘孔後取用 |
將移植骨片鋸開後,暫不從脛骨上取出,根據螺釘固定的需要,先鑽4~6個骨孔後再取下[圖1⑶],用溫鹽水紗布包好備用。
![]() |
⑷骨刀取骨 |
圖1 脛骨取骨術 |
如沒有電鋸,可用骨刀取骨。首先在脛骨上刻出移植骨條的長方形外形,再在刻出的線上鑽一排小孔,孔距約1.0cm,用骨刀在孔間逐一輕輕鑿開[圖1 ⑷]。
4.縫合 將骨膜與深筋膜一起縫合較爲牢靠,然後縫後皮膚。覆蓋傷口後,從足部向上用繃帶適度壓迫包紮,以減少滲血及術後水腫,而後鬆開止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