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經肛門肌切除術用於直腸後壁括約肌切除術治療。 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發育畸形,系由於結腸遠端某一腸段缺乏神經節細胞,導致腸管痙攣,痙攣腸段正常蠕動消失,形成功能性腸梗阻,梗阻近端腸管擴張、肥厚。痙攣腸管長短不等,有時僅數釐米,有時波及整個結腸,甚至部分小腸。後者臨牀症狀嚴重,治療也較複雜。最常見的類型爲乙狀結腸以下爲痙攣段,靠近痙攣腸段的近端腸管漸漸擴張,直至擴張段稱爲移行段。該段腸管內也缺乏神經節細胞。擴張段腸管肌層肥厚,黏膜層發生慢性炎症,甚至可以形成潰瘍,肌間叢及黏膜下叢神經節細胞變性、稀少。隨就診年齡不同,擴張段的長度也不一致,然後漸漸過渡至正常腸段。
8 適應症
經肛門肌切除術因不經過腹腔,不行腸切除吻合,損傷較小,僅適合於短段巨結腸,或在其他根治性手術後遺留內括約肌症狀羣時作爲一個輔助的治療措施。針對這一手術後仍有部分病兒不能恢復自主排便,故有的學者認爲無神經節細胞巨結腸診斷後均應行根治性手術,但此點目前仍有爭論。
9 禁忌症
先天性巨結腸症痙攣腸段較長時,單純切開內括約肌及部分切除直腸後壁的平滑肌達不到根治效果,故不適用。本術式也不適合於作爲根治性手術前的臨時治療措施,因一旦失敗,骶前間隙發生嚴重粘連,將給直腸後拖出術帶來巨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