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门内括约肌
定义: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analsphincter)是指直肠末端环形肌增厚形成的由植物神经支配的平滑肌。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
-
盆底综合征
疾病别名骨盆底综合征疾病代码ICD:K63.8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盆底综合征是指盆底结构包括直肠、肛提肌以及肛门内外括约肌等神经肌肉异常引起的几组综合征。②排便时,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均松弛,盆底下降,形成一个漏斗,肛门直肠角变大,增加的腹内压直接作用于粪便,将其排出,整个左半结肠收缩排空粪便。
-
肛管直肠环
定义:肛管直肠环(anorectalring)是指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纤维共同组成的肌环。即大肠的末端。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肛门外括约肌
定义:肛门外括约肌(externalanalsphincter)是指环绕肛管的由肛神经支配的具有括约肛门作用的横纹肌。外括约肌有皮下部、浅部和深部三个部分。直肠全长12cm。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肛瓣
定义:肛瓣(analvalve)是指两个相邻肛柱基底之间的半月形皱襞。《针灸聚英》卷一:“大肠下接直肠,直肠下为肛门。”环形肌在肛管处特别增厚,形成肛门内括约肌。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肛隐窝
定义:肛隐窝(analcrypt)又称“肛窦”,是指肛瓣与两个相邻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袋状小陷窝。《针灸聚英》卷一:“大肠下接直肠,直肠下为肛门。”围绕肛门内括约肌的周围有横纹肌构成的肛门外括约肌,括约肌收缩可阻止粪便的排出。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在直肠柱下部有2~
-
肛乳头
定义:肛乳头(analpapilla)是指肛管与肛柱连接部位的三角形乳头状隆起。解剖肛管即齿线以下的部分,而外科肛管全长约5cm,下自肛缘,上至直肠壶腹下方缩小部,表面上2/5系直肠粘膜,下3/5为肛管皮肤。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在直肠柱下部有2~
-
齿线
定义:齿线(dentateline)是指肛瓣与肛柱基底部共同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解剖肛管即齿线以下的部分,而外科肛管全长约5cm,下自肛缘,上至直肠壶腹下方缩小部,表面上2/5系直肠粘膜,下3/5为肛管皮肤。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在直肠柱下部有2~
-
肛窦
定义:肛窦即肛隐窝(analcrypt),是指肛瓣与两个相邻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袋状小陷窝。《针灸聚英》卷一:“大肠下接直肠,直肠下为肛门。”围绕肛门内括约肌的周围有横纹肌构成的肛门外括约肌,括约肌收缩可阻止粪便的排出。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在直肠柱下部有2~
-
齿状线
定义:齿状线即齿线。解剖肛管即齿线以下的部分,而外科肛管全长约5cm,下自肛缘,上至直肠壶腹下方缩小部,表面上2/5系直肠粘膜,下3/5为肛管皮肤。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直肠柱
定义:直肠柱即肛柱(analcolumn)。《针灸聚英》卷一:“大肠下接直肠,直肠下为肛门。”围绕肛门内括约肌的周围有横纹肌构成的肛门外括约肌,括约肌收缩可阻止粪便的排出。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肛直角
定义:肛直角(anorectalangle)是指直肠下段与肛管轴线形成的近似90°的夹角。即大肠的末端。中皱襞位于右侧壁,在齿线上8cm处,相当于腹膜直肠返折处。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直肠瓣
即大肠的末端。直肠上部与骶骨曲度一起形成骶曲,同时由于直肠腔大小在上端与乙状结肠同,下端则扩大为直肠壶腹,壶腹前壁向前膨出,与肛管几成直角形成会阴曲。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
-
肛柱
定义:肛柱(analcolumn)又称“直肠柱”。《针灸聚英》卷一:“大肠下接直肠,直肠下为肛门。”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如果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肛隐窝被大便污染,可引起肛隐窝炎和肛周脓肿。
-
经尾后路肌切除术
手术名称:经尾后路肌切除术分类:小儿外科/结肠疾病的手术/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直肠后壁括约肌切除术ICD编码:48.69概述:经尾后路肌切除术用于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3.牵开肛门外括约肌纤维,显露肛门内括约肌,将肛门内括约肌切开宽2cm的一条,切口继续向直肠肌层伸延。
-
直肠壶腹
即大肠的末端。3骶椎水平与乙状结肠相连结,在骶尾骨前面下行,于尾骨尖稍下方终止于齿线,并与肛管相连。直肠下端粘膜有6—10个纵行皱折,称直肠柱:两柱下端之间粘膜向上凹陷呈半月形,称肛门办,肛门办内有向上开口的呈漏斗形窝,叫肛隐窝或肛窦。6个米粒大小、黄白色的乳头状突起,称肛乳头。
-
大肠
其背俞为大肠俞,募穴为天枢,下合穴为上巨虚。从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和分泌粘液的机能很强。图2-22盲肠内腔及阑尾炎结肠:结肠(colon)围绕在空回肠的周围,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左髂嵴平面以下的一段结肠位于腹下部和小骨盆腔内,肠管弯曲,叫乙状结肠,在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
-
肛门括约肌修补术
手术名称:肛门括约肌修补术别名:肛门外括约肌修补术分类:小儿外科/直肠和肛管疾病的手术/肛门失禁的手术ICD编码:49.7913概述:肛门括约肌修补术用于肛门失禁的手术治疗。这类病儿排便的感觉及肌肉的运动均受影响,直肠充盈时无便意,故无反射性排便活动。体位一般取俯卧位。遇有伤口感染,应及早切开引流。
-
肛门外括约肌修补术
手术名称:肛门括约肌修补术别名:肛门外括约肌修补术分类:小儿外科/直肠和肛管疾病的手术/肛门失禁的手术ICD编码:49.7913概述:肛门括约肌修补术用于肛门失禁的手术治疗。这类病儿排便的感觉及肌肉的运动均受影响,直肠充盈时无便意,故无反射性排便活动。体位一般取俯卧位。遇有伤口感染,应及早切开引流。
-
经肛门肌切除术
手术名称:经肛门肌切除术别名:经肛门直肠黏膜及内括约肌切除术分类:小儿外科/结肠疾病的手术/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直肠后壁括约肌切除术ICD编码:48.69概述:经肛门肌切除术用于直肠后壁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该段肠管内也缺乏神经节细胞。手术步骤:1.病儿取截石位,臀部垫高,会阴部以0.5%碘伏消毒。
-
经肛门直肠黏膜及内括约肌切除术
手术名称:经肛门肌切除术别名:经肛门直肠黏膜及内括约肌切除术分类:小儿外科/结肠疾病的手术/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直肠后壁括约肌切除术ICD编码:48.69概述:经肛门肌切除术用于直肠后壁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该段肠管内也缺乏神经节细胞。手术步骤:1.病儿取截石位,臀部垫高,会阴部以0.5%碘伏消毒。
-
括约肌
括约肌是分布在人和动物体某些管腔壁的一种环行肌肉,常特别增厚。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延长食糜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利于小肠内容物的完全消化和吸收,并阻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肛门内括约肌无括约肌功能,仅有协助排便的作用。肛门外括约肌由横纹肌构成,受意识支配,排便时松弛。
-
臀大肌外括约肌成形术
手术名称:臀大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别名:臀大肌外括约肌成形术;肛门失禁也可见于直肠肛门外伤的病例,但最多见于直肠肛门畸形术后,特别是高位肛门闭锁时,直肠发育不全,盲端位于肛提肌上方,又缺乏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的发育也发生若干变化。4.术后待切口愈合后,教会病儿训练臀大肌收缩,帮助控制排便。
-
臀大肌移植、肛提肌修补术
肛门失禁也可见于直肠肛门外伤的病例,但最多见于直肠肛门畸形术后,特别是高位肛门闭锁时,直肠发育不全,盲端位于肛提肌上方,又缺乏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的发育也发生若干变化。术后处理:臀大肌移植、肛提肌修补术术后做如下处理:1.术后禁食或进流质饮食,必要时服用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保持3d以后再排便。
-
双掌长肌游离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
肛门失禁也可见于直肠肛门外伤的病例,但最多见于直肠肛门畸形术后,特别是高位肛门闭锁时,直肠发育不全,盲端位于肛提肌上方,又缺乏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的发育也发生若干变化。另一条肌肉从耻骨支右后方切口放入隧道,使肌腹位于肛门前方、将两肌腱分别围绕直肠两侧,然后从肛门后方切口拉出(图12.14.2.5-2)。
-
掌长肌游离移植耻骨直肠肌成形术
手术名称:掌长肌游离移植耻骨直肠肌成形术分类:小儿外科/直肠和肛管疾病的手术/肛门失禁的手术ICD编码:49.7501概述:掌长肌游离移植耻骨直肠肌成形术用于肛门失禁的手术治疗。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肛提肌,在肛提肌的浅面,紧贴肛提肌及残余的肛门外括约肌沿肛门两侧做一个“U”形的隧道,其顶端直达耻骨支的下缘。
-
臀大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
手术名称:臀大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别名:臀大肌外括约肌成形术;肛门失禁也可见于直肠肛门外伤的病例,但最多见于直肠肛门畸形术后,特别是高位肛门闭锁时,直肠发育不全,盲端位于肛提肌上方,又缺乏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的发育也发生若干变化。4.术后待切口愈合后,教会病儿训练臀大肌收缩,帮助控制排便。
-
排便
排便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在十余小时以上,在这一过程中,食物残渣中的一部分水分被大肠粘膜吸收。当肠的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了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
-
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
手术名称: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别名:股薄肌移植括约肌成形术;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肛门失禁也可见于直肠肛门外伤的病例,但最多见于直肠肛门畸形术后,特别是高位肛门闭锁时,直肠发育不全,盲端位于肛提肌上方,又缺乏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的发育也发生若干变化。主因术中操作不慎损伤神经及血管束所致。
-
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
手术名称: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别名:股薄肌移植括约肌成形术;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肛门失禁也可见于直肠肛门外伤的病例,但最多见于直肠肛门畸形术后,特别是高位肛门闭锁时,直肠发育不全,盲端位于肛提肌上方,又缺乏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的发育也发生若干变化。主因术中操作不慎损伤神经及血管束所致。
-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检查法
操作名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检查法概述: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为调控内脏、血管、竖毛肌、汗腺的活动,按其功能分为交感与副交感神经,通过神经介质与受体发挥作用。4.皮肤划纹征:以钝头竹签加适度压力在皮肤上划压,数秒钟后皮肤会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所致),并高起皮面,称为皮肤划纹试验。
-
股薄肌移植括约肌成形术
手术名称: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别名:股薄肌移植括约肌成形术;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肛门失禁也可见于直肠肛门外伤的病例,但最多见于直肠肛门畸形术后,特别是高位肛门闭锁时,直肠发育不全,盲端位于肛提肌上方,又缺乏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的发育也发生若干变化。主因术中操作不慎损伤神经及血管束所致。
-
股薄肌移植替代肛门括约肌成形术
手术名称: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别名:股薄肌移植括约肌成形术;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肛门失禁也可见于直肠肛门外伤的病例,但最多见于直肠肛门畸形术后,特别是高位肛门闭锁时,直肠发育不全,盲端位于肛提肌上方,又缺乏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的发育也发生若干变化。主因术中操作不慎损伤神经及血管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