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法 鍼灸學 中醫學
jiē jīng qǔ xué
接經取穴即同名經取穴[1]。
接經取穴爲取穴法之一。又稱同名經取穴。十二經脈中,手足同名經脈上下相連接。根據這種關係,對某一經脈的病變可選取與其相連接的手經或足經上的穴位來治療。《黃帝內經太素》:“以其上下相接,故手太陰、陽明之(上)有病,宜療足太陰、陽明。……足太陰、陽明之(下)有病,宜療手太陰、陽明。”
參見同名經取穴:
同名經取穴爲取穴法之一。又稱接經取穴。指某經脈或其所屬的臟腑器官發生疾病,可取與其經絡名稱相同的另一經脈上的腧穴進行治療。這是根據名稱相同的經脈上下相通的原理而來。如頭項痛、背痛,屬足太陽經病,可取手太陽經的後溪;脅肋部疼痛,屬足少陽經病,可取手少陽經的支溝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