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Xiáxī GB43[中國鍼灸學詞典]
3 註解
俠溪爲經穴名(Xiáxī GB43)。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少陽膽經。滎穴,五行屬水。俠:通“夾”;溪:溝溪。穴在第四、五趾的夾縫間,如處溝溪,故名。位於足背外側,當第四、五趾骨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伸足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第四趾的趾長、短伸肌腱與第五趾的趾長伸肌腱之間→第四與第五趾的近節骨底之間。有清熱熄風、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頭胸、下肢等疾患。如頭痛目眩、頜痛、外眥紅腫、迎風流淚、耳鳴耳聾、頰腫、腋下腫、胸脅痛、瘰癧、乳癰、氣喘、咳逆、瘧疾、偏風、狂疾、足背紅腫、五趾拘急、趾隙溼爛、足心發熱、四肢浮腫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偏頭痛、高血壓、咯血、肋間神經痛、乳腺炎、下肢麻痹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