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陷

中醫學 內陷 中醫外科學 中醫病證名 瘡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uǒ xiàn

2 英文參考

fire inward collaps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火陷(fire inward collapse)爲病證名,是瘡瘍內陷中三種陷證之一。指津液不足,火毒熾盛,復因擠壓瘡口,或治療不當或失時,以致正不勝邪,毒邪客營血,內犯臟腑而成的危急重症[1]。見《瘍科心得集》捲上。

瘍科心得集》捲上:“……有三陷變局,謂火陷幹陷虛陷也。火陷者,氣不能引血外腐成膿,火毒反陷入營,漸致神迷發痙發厥”

4 火陷症狀

瘡色紫暗,瘡面乾枯無膿汁,根盤散漫,壯熱口渴便祕尿赤,煩躁不安,神昏譫語舌絳脈數等。

5 火陷的治療

火陷治宜清營涼血解毒,並投補益之劑,內服可選用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人蔘、生黃芪之類,或選用清營湯,配以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

外治初起用金黃膏千捶膏外敷。潰膿期用金黃膏八二丹外敷;如膿水稀或灰綠,則改摻七三丹;若腐肉阻塞,膿液積蓄難出而有波動時,可按瘡形大小採用“十”字、雙“十”字,或平行縱切開術,手術的原則是廣泛切開,清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收口期用白玉膏生肌散外敷;如瘡口腐肉一時不能粘合,可用墊棉法,如無效時,則應採用手術清創。

6 關於內陷

內陷(organ failure)爲病證名[2]。又稱“三陷變局[2]。是指火毒熾盛,正氣內虛,毒不外泄,反陷入裏,內傳臟腑的危急重症[2]內陷火陷幹陷虛陷的統稱[2]。出《外科大成》卷一。內陷爲病邪深入所導致的一類逆證[2]

瘍科心得集》捲上:“……有三陷變局,謂火陷幹陷虛陷也。火陷者,氣不能引血外腐成膿,火毒反陷入營,漸致神迷發痙發厥;幹陷者,膿腐未透,營衛已傷,根盤紫滯,頭頂乾枯,漸致神識不爽,有內閉外脫之象;虛陷者,膿腐雖脫,新肉不生,狀如鏡面,光白板亮,脾氣不復,惡穀日減,形神俱削,漸有腹痛便泄,寒熱宛似損怯變象,皆不治之證也。”

詳見內陷條。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