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藥典標準
1.1 藥品名稱
1.2 拼音名
Xiuhuajia
1.3 英文名
POTASSIUM BROMIDE
1.4 來源(分子式)與標準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KBr 不得少於99.0%。
1.5 性狀
本品爲無色或白色的立方形結晶或白色顆粒狀粉末;無臭,味鹹、微 苦。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
1.6 檢查
鹼度 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後,加硫酸滴定液 (0.05mol/L)0.10 ml與酚酞指示液1 滴,溶液應無色。
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
取本品2.5g,加水25ml溶解後,溶液應澄清無色。
氯化物 取本品0.50g ,置100ml 凱氏燒瓶中,加水10ml使溶解,加硝酸5ml 與濃 過氧化氫溶液3ml ,在凱氏燒瓶口放一小漏斗,並使燒瓶成45°角斜置,用直火緩緩加 熱,俟溶液無色澄明後,繼續加熱15分鐘,放冷,移置100ml 量瓶中,用少量水分次洗 淨凱氏燒瓶,洗液併入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ml ,依法檢查(附 錄Ⅷ A),與標準氯化鈉溶液5.0ml ,製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濃(0.50%)。
乾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 ℃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2.0 %(附錄Ⅷ L)。
1.7 鑑別
1.8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2g,精密稱定,加水100ml 溶解後,加稀醋酸10ml,與 曙紅鈉指示液10滴,用硝酸銀滴定液(0.1mol/L)滴定,至出現桃紅色凝乳狀沉澱。每 1 ml的硝酸銀滴定液(0.1mol/L)相當於11.90mg 的KBr 。
1.9 類別
同溴化鈉。
1.10 劑量
同溴化鈉。
1.11 貯藏
2 溴化鉀介紹
2.1 藥品名稱
2.2 英文名稱
Potassium Bromide
2.3 別名
灰溴;PotBrom
2.4 分類
2.5 劑型
溶液:10%。
2.6 溴化鉀的藥理作用
溴化物的作用主要取決於溴離子,溴離子能加強大腦皮質的抑制過程,並促使其集中,產生鎮靜作用,並能使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恢復正常。
2.7 溴化鉀的藥代動力學
口服吸收迅速,經腎臟排泄,排泄緩慢(氯化鈉可以增加其排泄速度)。在體內有蓄積作用。
2.8 溴化鉀的適應證
主要用於治療神經衰弱、憶病、神經性失眠、精神興奮、焦慮不安等,也用於治療瘙癢性皮膚病。現已少用。
2.9 溴化鉀的禁忌證
2.有報道產前、產後服用,出現增殖性丘疹,母親及嬰兒均發生中毒。孕婦慎用。
2.10 注意事項
1.不宜空腹服。有中毒症狀時應停藥,並口服或靜滴大量滅菌生理鹽水,以增加溴的排出。
2.不宜用於癲癇病人。
3.不宜用於肝功能不全病人。
2.11 溴化鉀的不良反應
常見噁心、嘔吐、腹瀉、便祕、厭食等胃腸道反應。可有皮疹、精神抑鬱、睏倦、記憶力減退等。長期服用能蓄積中毒,早期症狀爲皮疹(溴痤瘡)、精神抑鬱、記憶力減退,如出現長期症狀應即刻停藥,並在飲食中增加食鹽量或服用氫氯噻嗪促進其排出。
2.12 溴化鉀的用法用量
口服:1次2~10ml,1日3次。飯後以溫水溶解後服下。
每次0.3~1g,3次/d:小兒每次每歲0.1g,3次/d。
2.13 藥物相互作用
1.溴化鉀的排泄受氯離子的影響,氯化物排泄增多,溴離子的排泄也增多。
2.14 專家點評
急性中毒可有頭暈、頭痛、軟弱無力、記憶力減退、噁心、嘔吐、步態不穩、語言不流暢、震顫、腱反射亢進等;精神症狀有幻覺、妄想、定向力喪失、情緒抑鬱、精神錯亂,有類似精神分裂症表現。重者可出現昏迷、休克及呼吸抑制等。實驗室檢查,腦脊液、血清及尿中溴定性定量測定有助於溴化物中毒的診斷。
救治:1.經口急性中毒者立即催吐,0.9%氯化鈉注射液洗胃,硫酸鈉導瀉。
2.及早靜脈輸入0.9%氯化鈉或5%葡萄糖鹽水,成人1天可輸入氯化鈉6~8g,亦有用至30g者,以增加血清中氯離子濃度,使腎臟在增加排氯同時,加速溴離子排出。利尿藥氫氯噻嗪可使尿氯增加,亦有助於加速溴離子排出。
3.對原有心臟疾病、心衰水腫患者,不宜採用大量氯化鈉,可改用氯化銨。
4.其他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