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生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uí shēng wán

2 聖濟總錄》卷一○○:回生丸

2.1 別名

回生丹

2.2 處方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10枚,雄黃水飛,研)半兩。

2.3 製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雞頭子大,陰乾

2.4 功能主治

鬼注中惡,氣急,腹脹滿如鼓。

2.5 用法用量

回生丹(《普濟方》卷二三八)。

2.6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

3 《方症會要》卷一:回生丸

3.1 處方

熟地4兩,山藥3兩,知母1兩5錢,丹皮1兩5錢,枸杞2兩,茯神2兩,澤瀉2兩,黃柏2兩,山萸2兩,杜仲2兩。

3.2 功能主治

肺嗽,喉痹潮熱盜汗夢遺

3.3 摘錄

《方症會要》卷一

4 《顧松園醫鏡》卷十一

4.1 組成

地黃12兩(1半制),萸肉(蒸、曬)4兩,枸杞曬乾)4兩,菟絲子(自制)4兩,牛膝酒蒸曬乾)4兩,山藥(蒸)4兩,茯苓人乳拌,曬,至加倍重)4兩,白芍(酒炒)4兩,蓮肉(去心,炒)4兩,麥冬去心曬乾)4兩,天冬去心曬乾)4兩,北五味(蜜水拌蒸,焙乾)4兩,棗仁(炒)4兩,園肉(炙幹)4兩,蓮鬚4兩,玄蔘(蒸)4兩,骨皮4兩,女貞子酒蒸,曬)4兩,龜甲膠鱉甲膠8兩(俱地黃汁溶化),鰾膠(牡蠣煅粉拌炒,淨)8兩,豬脊髓30條(去筋膜,搗爛,入煉蜜熬),黃牛肉去油)10斤(熬膏),紫河車膏4兩,(如無,用紫河車4具至10具,泔水洗淨,隔湯煮熟,搗爛,藥拌,曬乾)。

4.2 主治

男婦陰虛內熱

4.3 用法用量

每服3-5錢,淡鹽湯或園肉湯任下。

4.4 製備方法

諸膠髓爲丸,如梧桐子大。

4.5 各家論述

此方補腎理脾保肺,兼而有之。補腎用熟地、萸肉、枸杞菟絲牛膝,有理脾藥以佐之,則不嫌其滋潤。理脾用山藥茯苓白芍、蓮肉者,無香燥傷陰之患,以其能兼入腎經也。二冬清肺,五味斂肺,皆所保肺也,保肺金正以生腎水,理脾土亦爲生金以生水也。棗仁、圓肉養心,一恐水虛而火旺血耗,一恐心虛不下交於腎。蓮鬚濇精固腸;玄蔘、骨皮、女貞、龜鱉二甲退熱除蒸。豬髓、鰾膠填精益髓,牛肉補脾消痰,紫河車峻補精血,是以血肉之物,補血肉之軀,功效速也。嘉言云:虛勞之疾,百脈空虛,非粘膩之物,不能填空;精血枯涸,非滋溼之品,不能濡潤。是以治虛勞,縱遇能消丸藥之人,必煎育服方效。若脾弱難化者,尤當膏服,胃弱者,腥羶之品勿用。此丸功在六味左歸之上,不可忽之。

5 幼幼新書》卷十三引《保生信效方》

5.1 組成

麻黃(去根節,稱),桑根白皮1斤(銼,須士下者,自採爲佳),續隨子4兩,白藥子3兩(爲粗末),上4味,用河水5石先浸1宿,於大釜器中旋旋添浸藥,慢火熬,以麻黃心黑、水只有2-3鬥爲度;取出滓,用來生絹袋濾過,再入銀、石器或砂器內熬成膏沒藥(研)2兩,透明乳香(水中坐乳鉢研之)2兩,桔梗2兩,白芷2兩,鍾乳(研5日,極細入內)2兩,當歸去蘆頭,湯急洗過,切,焙乾,稱)2兩,人蔘半兩,木香半兩,白茯苓(去皮)2兩,沉香1兩,苦蔘6兩。

5.2 主治

傷寒8-9日,汗不出,及日數多,沉重,精神不與人相當,汗欲出不出危殆者;傷寒壞病,手足筋攣,筋受寒邪而厥冷,及高年人虛勞煩喘;婦人經水不勻,氣血虛劣;破傷風痰嗽肺痿盜汗寒熱身痛,小兒鬱瞀,昏迷瘛瘲

5.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百沸湯半盞化下,覺怔忪肉瞤汗出是效。小兒量與,常以零陵香白芷爲末養此藥。

5.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麻黃膏爲丸,如彈子大,須臘月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