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後外側關節突融合術用於脊柱骨折脫位的手術治療,其牢固性,從生物力學上來看,不及棘突間融合,技術操作也相對困難。
後外側關節突融合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6.5.5-1,3.26.5.5-2)。
8 手術步驟
1.後正中切口,切口要夠大,以充分顯露融合區,以前已做過廣泛椎板減壓者,顯露應特別小心,防止誤傷脊髓,應從沒有椎板缺損的近遠端逐漸加深切口,向椎板缺損區延伸,顯露椎板缺損邊緣,中央軟組織不去干擾,只清除殘存椎板和小關節突部分軟組織,這樣操作沒有損傷脊髓的危險。
2.椎小關節的顯露應包括椎板缺損上下各一平面,切除關節囊,插入小骨鑿和剝離器撐開關節,刮除小關節軟骨面,用骨鑽與下關節突呈90°打孔(圖3.26.5.5-3)。
3.穿入18#不鏽鋼絲,爲了便於鋼絲穿過應採用剝離器稍撐開關節2~3mm,摺好鋼絲弧度,可順利穿過鋼絲(圖3.26.5.5-4)。
4.從髂後上棘取遊離植骨塊,劈成兩塊,寬度應>1.5cm,將植骨牀準備好後行捆綁固定。剪去多餘鋼絲,防止刺傷脊髓。爲了增加穩定性,植骨塊下端到達椎板缺損區下一平面用肋骨植骨時,注意將其弧度向內(圖3.26.5.5-5,3.26.5.5-6)。
5.對於頸椎屈曲型損傷,可將每側下關節突所穿鋼絲,拉緊固定於頸7或胸1棘突,以維持復位,應在關節突後外側植骨,或以後再行前路植骨融合術(圖3.26.5.5-7,3.26.5.5-8)。
6.逐層縫合傷口,留置負壓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