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術前準備
1.詳細瞭解病情,進行全面查體,包括心、肺、肝、腎功能等檢查。
2.間接喉鏡、直達喉鏡及纖維氣管鏡檢查,瞭解喉氣管內瘢痕狹窄部位、範圍、程度及軟骨缺損情況。
3.攝喉正側位X線片或CT掃描了解瘢痕狹窄部位、程度、範圍及軟骨缺損情況。
4.氣管切開術 一般慢性喉狹窄多已行氣管切開術,若未做者,可先做低位氣管切開,然後再進行成形術。如氣管切開位置高,宜先把切開口移到第4~5氣管環。
7.按全麻術前準備、禁食、注射阿托品等。
8 麻醉和體位
已有氣管切開者,自氣管切開口插入麻醉插管進行全身麻醉;未做氣管切開者,先局麻,做低位氣管切開後,插入麻醉插管全身麻醉。將麻醉插管氣囊充氣,用粗絲線縫合麻醉插管一針固定於胸前防止脫落。喉裂開擴張模成形術較簡單,病人能忍受,可採用1%利多卡因加1∶1000腎上腺素少許浸潤麻醉和喉上神經阻滯麻醉。
仰臥位,肩下墊小圓枕,使頭向後仰伸。
9 手術步驟
9.1 1.切口
(1)直切口:於頸前正中,上起舌骨下緣,下達胸骨上切跡上1~2cm,垂直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頸闊肌,將皮膚向兩側分離。
(2)U形切口:距胸骨上切跡上2cm做U形切口,兩側到胸鎖乳突肌內緣,甲狀軟骨平面,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達頸闊肌,自頸闊肌向上分離達舌骨,用無菌棉墊覆蓋頸闊肌,外面縫合幾針,然後連同頸闊肌向上固定於舌骨上(圖9.6.5.2.8-1)。
9.2 2.切開甲狀軟骨,切除瘢痕組織
皮膚切開分離後,分離頸前帶狀肌,暴露環狀軟骨和甲狀軟骨。自環甲膜處做一橫切口,用剪從環甲膜切口向上正中切開甲狀軟骨,縱行切開瘢痕組織,尋找喉腔。如環狀軟骨及氣管也有狹窄,應先自狹窄下方氣管腔或自氣管切開處伸入一根有槽探針,沿着探針槽向上切開瘢痕組織,將狹窄部分切通。用自動牽開器擴開喉氣管腔,自黏膜下切除瘢痕組織。
9.3 3.放入擴張模
根據喉腔狹窄情況,選用長短粗細適當的擴張模,下端穿上不鏽鋼絲。擴張模放入喉腔時,上端應放在室帶的上方,不應直接放在聲帶上,擴張模下端必須超過狹窄區最少2~3cm,但不能超越氣管套管。擴張模放置妥當後,將穿過模下端小孔的不鏽鋼絲穿過兩側氣管壁及兩側頸部皮膚(圖9.6.5.2.8-2)。
9.4 4.縫合切口
放入擴張模後甲狀軟骨與環狀軟骨的前面切口被撐開,不必縫合。頸前帶狀肌用腸線做褥式縫合,用絲線間斷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切口。將不鏽鋼絲的兩端分別套入鈕釦或軟塑料管,結紮固定於皮外,以免擴張模墜入氣管內。
9.5 5.取出擴張模
術後6~10個月後,將頸前不鏽鋼絲剪斷,在直達喉鏡下用鉗夾出擴張模。
9.6 6.拔除氣管套管修補瘻口
擴張模取出後觀察3d,待喉腔腫脹反應消退後,堵塞氣管套管觀察2~3周,如無呼吸困難,可拔除氣管套管,進行氣管瘻口修補縫合術。
10 術中注意要點
1.擴張模大小、長短要適當,太大前壁不易縫嚴,容易出現皮下氣腫,太小則氣管不夠通暢,仍不能拔除氣管套管,長度要超過狹窄區2~3cm。
2.擴張模有空心和實心二種,最好用空心的硅橡膠較好。
3.放擴張模,喉氣管內黏膜創面可以不植皮。
11 術後處理
2.氣管切開術後護理 如戴氣管套管則按氣管切開術後護理,定期吸痰,氣管套管內滴入抗生素加稀化痰液的藥液如α-糜蛋白酶,每日霧化吸入,保持室內溫度溼度,定期清潔內管及更換外管。
3.全身應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