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原形態
常綠喬木,高約12m或更高。幼枝、葉柄和花芽最初多少有細毛,最後幾無毛。葉互生;葉柄長3-5cm;托葉痕爲葉柄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葉革質,葉片倒披針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10-26cm,寬4-10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三分之二以下漸窄至基部,上面無毛,下面中脈具紅褐色柔毛或散生平伏微毛,側脈12-24對。花芳香,花蕾長圓狀卵形;花梗粗;花直徑7.5cm,白色或帶黃色而有紅色暈、或薔薇淡紅色、或鮮澤紅色;花被6-12,外輪倒卵狀長圓形,內輪倒卵狀匙形,基部漸窄成爪;雄蕊多數,長1-1.8cm,藥隔伸出成三角狀尖頭;雄蕊羣圓柱形,心皮無毛。聚合果紫紅色,卵狀長圓形,長7-9cm,(艹骨)(艹突)果背裂,具明顯的瘤點,先端具短喙。花期5-6月,果期8-9月。
8 性狀
性狀鑑別 樹皮呈捲筒狀或槽狀。外表面棕褐色或黃棕色,粗糙,有顯着而究起的橫長皮孔,且常數個皮孔纖維性。氣微香,味苦微澀。
顯微鑑別 樹皮橫切面:木柱層木栓細胞10餘列,栓內層爲石細胞環。皮層較窄,散有油細胞及石細胞羣,石細胞不規則形或分枝狀。韌皮部佔絕大部分,有衆多纖維束,較整齊排列於兩射線間,多呈切向長方形,其旁偶有石細胞;射線寬1-2列細胞;油細胞主要分佈於射線喇叭口處及韌皮薄壁細胞間。
9 性味
苦;辛;性溫
13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