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明 龔信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咳逆

浮而緩者,易治,弦結而按之不鼓者,難治。或結或促或微,皆可治;代者危;右關脈弦者,木乘土位,難治。肺脈散者,是心火肺金,不治。

咳逆者,氣逆上衝而作聲也,俗謂之呃逆是也。其發也,或三、五聲而止,或七、八聲而止,或連續不絕,收氣不回者。然所得之由不同∶有因久病胃虛而得者,有因傷寒失下而得者,有因痰熱內鬱火氣衝上而得者,有因過服寒劑胃寒而得者,有因水氣停痰,心下痞悸而得者。大抵咳逆者,不順之義。

治法當以降氣化痰和胃爲主,隨其所感而用藥。其或病久脾胃衰敗,而發咳逆額上出汗,連聲不絕者,最爲惡候,不治之證也。

鮮陳湯

呃逆欲死。半夏(五錢)生薑(二錢半)上銼一劑,水煎服。

溫中散

治吐瀉,及病後胃中虛寒咳逆至三、四聲,或數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丁香(一錢)柿蒂(一錢)人蔘(一錢)茯苓(一錢)橘皮(一錢)良姜(一錢)半夏(一錢)生薑(一錢半)甘草(三分)上銼一劑,水煎服。

羌活附子湯

吐利胃寒發呃。羌活附子(泡去皮)小茴(炒,各一錢)乾薑(泡)木香(各一錢)丁香(一錢)上銼,棗一枚,水煎,入鹽少許,不拘時溫服

橘參飲

吐利胃虛,膈熱而咳逆者。橘皮(五錢)人蔘(二錢)竹茹(二錢)甘草(炙,一錢)上銼作一劑,生薑五片,棗三枚,水煎服。

黃荊散

傷寒發熱咳逆者。黃荊子不拘多少,炒水煎服。嗅法治咳逆服藥無效者。好硫黃乳香(各等分)以酒煎,急令患之嗅之。

雄黃酒

雄黃(一錢),酒一盞,煎七分,急令患人嗅其熱氣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