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剩義》

清 費伯雄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膚脹

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濃,按其腹,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此症由於內則宗氣失守,虛氣無歸;外則寒氣客於皮膚,遍身流竄,故腹大身腫而皮濃。但氣爲無形之邪,雖腫而不堅,按之則氣散而不能驟起。當扶正去寒,理氣化濁,祛寒建中湯主之。

祛寒建中湯

(自制)當歸(二錢)白芍(一錢酒炒)茯苓(二錢)白朮(一錢)附子(八分)廣皮(一錢)厚朴(一錢)枳殼(一錢麩炒白蔻(六分)木香(五分)棗(二枚)姜(三片)本方附、芍、茯苓同用,能除皮中水氣,兼有真武湯意。術、歸以顧正,姜、棗以建中。以上是扶正祛寒。枳、樸、木香白蔻、廣皮,理氣化濁。理路非常顯明。姜、棗並用,脹門惟此一方。蓋以寒水去路,不外汗與小便,既有附、術、苓以通小便,而皮膚與營衛最近,不可無姜、棗以通營衛而作汗也。祖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