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剩義》

清 費伯雄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五臟傳腑之咳

補肺湯

肺虛咳嗽人蔘(一錢)黃(二錢)五味(五分)紫菀(一錢)桑皮(二錢)熟地(三錢)入蜜少許和服。

補肺阿膠散

肺虛有火,咳無津液而氣哽者。阿膠(一兩五錢)馬兜鈴(一兩)甘草(一兩)牛蒡子(一兩)杏仁(七錢)糯米(一兩)水煎溫服

百合固金湯

肺傷咽痛,喘嗽痰血。生地(一錢)熟地(三錢)元參(一錢)貝母(一錢五分)桔梗(一錢)甘草(五分)麥冬(一錢五分)白芍(一錢)當歸(一錢五分)百合(三錢)水煎服。

紫菀湯

肺傷氣極勞熱久嗽,吐痰吐血紫菀(二錢)知母(一錢)貝母(二錢)人蔘(一錢)茯苓(二錢)五味子(十二粒)阿膠(二錢蛤粉拌炒)甘草(五分)桔梗(一錢)蓮子肉(十粒去心

秦艽扶羸湯

肺痿骨蒸,或寒或熱,成勞,咳嗽,聲嘎不出。秦艽(一錢)柴胡(一錢)地骨皮(一錢五分)當歸(一錢五分)紫菀(一錢)半夏(一錢)人蔘(一錢)甘草(五分)鱉甲(一錢五分)水煎服。

鱉甲散

治男女虛勞客熱,五心煩熱四肢倦怠咳嗽咽乾自汗食少,日晡發熱。黃(五錢)鱉甲(五錢)桑皮(三錢五分)秦艽(五錢)紫菀(三錢五分)人蔘(一錢五分)茯苓(三錢)柴胡(三錢)半夏(三錢五分)知母(三錢五分)地骨皮(三錢)白芍(三錢五分)天冬(五錢)肉桂(一錢五分)桔梗(一錢五分)甘草(三錢五分)生地(三錢五分)每用一兩,水煎服。一方加姜三片。

蓁艽鱉甲散

風勞骨蒸,午後壯熱咳嗽肌瘦,頰赤盜汗,脈來細數。秦艽(一錢五分)鱉甲(三錢)地骨皮(二錢)柴胡(一錢)知母(一錢五分)青蒿(五葉)烏梅(一個)當歸(一錢五分)水煎服。汗多加黃二錢。

蘇子降氣湯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嗽嘔血,或大便不利。半夏(一錢)蘇子(一錢五分)前胡(一錢)厚朴(一錢)橘紅(一錢)當歸(二錢)甘草(五分)沉香(五分)水煎服。

定喘湯

肺虛感寒,氣逆膈熱,而作哮喘白果(二十一粒)麻黃(四分)半夏(一錢)款冬花(一錢)蘇子(一錢五分)杏仁(二錢)桑皮(二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

咳血方

咳嗽痰血青黛蔞仁海石山梔訶子杏仁(各等分)蜜爲丸,噙化

獨勝散

治多年咳嗽肺痿咯血白芨研細末,每服二錢,臨臥時糯米湯下。

清咽太平丸

治膈上有火,早間咯血,兩頰常赤,咽喉作痛不清。薄荷(十兩)川芎(二兩)防風(二兩)犀角(二兩)柿霜(二兩)甘草(二兩)桔梗(三兩)蜜爲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犀角地黃湯

治肝胃火盛,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及陽毒發斑。生地(一兩五錢)犀角(一錢)赤芍(一兩)丹皮(二錢)每服五錢。

桑皮等汁十味煎

咳嗽經久,將成肺痿,乍寒乍熱,唾涕稠粘,喘息氣上,脣乾吐血桑皮汁(一升)地骨皮汁(三升)麥冬汁(二升)生地汁(五升)生葛汁(三升)淡竹瀝(三升)生薑汁(一升)白蜜(一升)棗膏(一升)牛酥(三合)共熬成膏,每服五錢。

二陳湯

治一切痰飲爲病,咳嗽脹滿,嘔吐噁心頭眩心悸半夏(二錢)陳皮(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姜(三片)水煎服。

清肺飲

痰溼久留,咳嗽氣逆杏仁(二錢)貝母(二錢)茯苓(二錢)桔梗(一錢)甘草(五分)橘紅(一錢)五味子(五分)姜(三片)

金沸草散

肺經傷風,頭目昏痛,咳嗽痰多。金沸草(一錢絹包)前胡(一錢)細辛(三分)荊芥(一錢)茯苓(二錢)半夏(一錢)甘草(五分)棗(二枚)姜(三片)

百花膏

喘咳不已,或痰中有血。川百合款冬花等分蜜丸如彈子大,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