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瘧指南》

明 鄭全望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降藥

經曰。重陰必陽重陽必陰。瘴病之作。天氣熱而人身亦熱。上多燥渴。心胸煩熱。是重陽也。而鼻尖涼。腰足冷痛。是陰寓於其中也。又寒極生熱熱極生寒。故瘴之始作也。必大熱。及其病退也。身無尺寸之膚下如冰冷。醫者不知此理。見其發熱煩躁舌黑麪紅目赤脈數便以爲大熱之症。用苦寒降藥。如黃芩黃連梔子黃柏知母之屬。愈投愈劇。連服數劑。則上熱未降。中寒作。或變。或痰滯。或發噦。或手足梢冷厥而泄。諸症一起。百無一生。又有甚者。見其煩躁引飲。而用白虎湯石膏湯見其舌。黑大便小便赤。而用大柴胡湯承氣湯。此藥下嚥或即發狂而斃。或即痰滯而卒。頃刻危亡。是知瘴病未必遽能危人。醫危之也。苦寒降藥。如天花粉木通滑石車前子元參連翹元明粉生地黃之類。亦不可輕用。醫者審之。庶不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