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瘧指南》

明 鄭全望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受病之源

南方之地。寒暑不時。春夏淫雨則多寒。晨夕霧昏。地下溼蒸。故陰溼之氣常盛。秋冬久晴則多熱。草木不凋而放花。故陽燠之氣恆泄。晝燠。夜寒。晴霽熱。陰雨寒。人居其中。因寒溼之氣盛。故下體重溼。生痰又多。痰因秋冬熱故。熱多上壅。膚多出汗。至腠理不密。陽外而陰內。陽浮而陰閉。於斯時也。若飲食失度。起居不時。及食生冷食炙。則痰與食相併積於胃。而寒熱之病作矣。或不避暑。奔走於日中。或避暑而坐臥當風。閉其汗孔。使汗不出。此病亦因之而作。或因其晨多霧而寒。飲酒以御之。少焉日出。而熱。則酒與痰相併滯於膈上。此病亦因之而作。或晨寒而少衣。或夜冷而薄衾。則寒與痰相併。亦作寒熱。或因晨寒多衣。行至日中未解。則暑與痰相併。亦作寒熱。要之此病之本。本於天氣元陽恆泄。在人之陽氣。自不降而內又多痰。再不能調攝。感於不正之氣。宜其病有上熱下寒之症。所謂無痰不成瘧者是也。養生者能遠房室。省勞役。毋食生冷。毋食炙。毋醉早酒。毋飽晚飯。毋乘暑行走。毋當風坐臥。一日之中。順其寒暑。而加減衣裳。則瘴雖毒。庶可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