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食能多補
(肥濃能滑人腸,令人生痰。早飯淡而早,午飯濃而飽,晚飯須要少,若能常如此,無病直到老)五味之嗜,在負重辛苦之人自不可缺,而修養者當漸減之,則谷氣壯而真氣長,並無疾之爲害。
搓塗自助顏
(面不離手,金漿玉液常塗面,顏色如童永不改)先以唾津傅面,次搓手掌極熱,向臉上搓之數遍,或睡時、或醒時、或清晨行之,俱無不可。城中雲∶馬家顏色好,恰似正開蓮。
運睛除眼翳
閉目轉睛,左右各七次,忽然大睜急視,自覺眼內熱氣出,即是妙境,有金花恍惚者更佳。轉睛時口鼻閉氣,睜眼時盡力用口呵出濁氣,吸入清氣,各七次。又東坡雲∶酒醒後清晨行之,可消宿疾。
每清晨或臨睡時,搓兩耳令熱,以手急掩住,左右扭頸回顧,各七次,又盡力點頭如鳥啄食之狀,七次,呵出濁氣七口,永無頭旋之疾。
叩齒牙無病
(齒宜頻叩)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通,永無蟲牙之患。周蓮峯雲∶勸君閒時莫挑牙。朱升溪雲∶勸君切莫偏冷熱。趙復陽雲∶於大小便時急切牙關,緊脣嚴密,則無齒疾。
兜禮治傷寒
(兜外腎者,固精除寒也)偶覺身上寒熱不均,頭痛口苦,類傷寒之狀,即舒兩腿,兩手兜外腎囊,閉氣低頭,至氣促,張口呵之,如此者七次,則盤膝而坐,鼻納清氣,或行猿臂熊經之法亦可。餘家不拘男婦俱行此法,遂少此病。
鼓呵消積聚
晨起,兩手抱肩,閉氣鼓腹,澄心下視臍輪,待氣促,緩緩呵之,如此九次。又緊抱其肩左右扭之,各七次,名曰攪轤。腹中自然快利,能消積聚,亦治心疼、腹疼、泄瀉諸疾,甚驗。
膝風摩湧泉
膝疼有三種∶曰風痛,曰冷痛,有精血虛而氣不通,注於下部,名曰脛痛。臨睡時,摩搓左右足心各七遍,令極熱,抱膝而眠,足趾常常自撓之,使血氣能通,而痛自止矣。人年四五十多感此疾。鄭年兄常患此疾,吳老師教以川椒煮湯,臨睡時將兩足溫泡湯內三、四時辰,又令人於足趾間稍按捏之,至大腿處,不記遍數,未及一月,膝氣盡除。
猿臂和血脈
左手伸直,以右手探左手心,頭卻右顧,右手亦然。此法當於食後行二、三次,能消食。孕婦行之,臨產最易,亦無胎產之患。
熊經免痰涎
臨睡時,兩手拘定兩足,直舒其腰,頭卻回顧後視,如此七次,自無痰涎之患。此法可夜間常行不間。
愛惜精與氣
精氣乃人之根本,不可妄施,雖不當絕,亦須愛惜。年友鄭公曰∶餘年三十五歲無子,荊妻勸餘娶外家,餘此後常獨宿,每月見外家面一、二次,亦未嘗通宵宿處也。餘六子三女,並無胎癇疹毒之患。餘八十九歲矣,尚能夜書細字,行步如幼,說者謂有奇術,餘自以爲愛惜精氣所致也。
關元乃人氣海也,修養家名曰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乃元氣所蓄。人每心意一動則耗元氣。子午二時洗心靜坐,鼻息調勻,反觀內顧於關元之所,則一時有元氣復長之機矣。年友鄭公曰∶子乃陽長之候,屬腎;午乃血生之時,屬心。年六十以上者宜守此穴,則大便密而小便少,且能耐老。
託踏應無病
兩手上託如舉千斤之重,兩腳踏地如豎石柱之直,盡力上託,閉氣不出,待氣促,徐徐呵之。每清晨或食後,不拘何時常常行之,百病皆除。
三眠魂自安
病龍眠,拳屈其膝也;寒猿眠,抱其膝也;龜息眠,踵其膝也,手足曲則心自定。大凡臨睡時,萬念俱絕,閉口瞑目,勻息側身而臥,甚妙。蓋人自寅而申,應事接物精神已倦,唯一睡乃心神歇息之頃,如有事,可卻之度外。如有掛心事,必着衣端坐,秉燭應之,不可枕上懸思,大耗元氣。
飲食必節制
(飲食有節,脾土不泄)道經三世上有四百種病,惟有宿食爲根本。晚飯少喫,自無宿食之患矣。城中人語曰∶莫問馬家食,十人餓得九人死,蓋以此也。
起居要慎焉
邵子四不出,謂大風、大雨。大暑、大寒。周子云∶切記寅時怒,損肺又傷肝,夏月宜早起,冬天要遲眠,春綿漸漸減,秋夾徐徐添。
多行陰騭事
陰騭不在修寺設醮、看經唸佛,只在人身上打點,若當惻隱之處,勉力行之,如魏嫁女,而有結草之報,宋郊救蟻,而有及第之祥;馮高善德,而有三元之嗣;燕山賢人,而得五子之榮。但行陰騭之事,不可有望報之心。
莫作身後冤
作惡事則身後冤也。周蓮峯雲∶惟世宦世豪之家多作此冤,寒微之人何由而作?
遵行勿間斷
自“淡食”至“莫作”一十六條,遵而行之,不可忽焉。
可爲陸地仙
縱不能飛昇,亦能延壽十紀,真陸地仙矣。此書爲馬齊作。按《先正事略》∶馬齊姓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等敏果公米思翰之次子,由廕生受員外郎,累遷內閣學士河督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改保和殿進太保贈太傅一等伯爵,諡文穆,以乾隆四年薨,年八十有八。銜條與此書頗合,但賜進士第不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