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

清 吳鞠通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燥痙

燥氣化火,消爍津液,亦能致痙,其治略似風溫,學人當於本論前三焦秋燥門中求之。但正秋之時,有伏暑內發,新涼外加之證,燥者宜辛涼甘潤,有伏暑則兼溼矣,兼溼則宜苦辛淡,甚則苦辛寒矣,不可不細加察焉。燥氣化寒,脅痛嘔吐,法用苦溫,佐以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