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天之溼。雨露霧是也。在天者本乎氣。故先中表之榮衛。有在地之溼。泥水是也。在地者本乎形。故先傷肌肉筋骨血脈。有飲食之溼。酒水乳酪是也。胃爲水穀之海。故傷於脾胃。有汗液之溼。謂汗出沾衣。未經解換者是也。有太陰脾土所化之溼。不從外入者也。陽盛則火勝。化爲溼熱。陰盛則水勝。化爲寒溼。其證發熱惡寒。身重自汗。筋骨疼痛。小便祕澀。大便溏泄。腰痛不能轉側。跗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經曰。因於溼首如裹。溼氣蒸於上。故頭重。又曰。溼傷筋。故大筋短。小筋弛長。短爲拘。弛長爲痿。又曰。溼勝則濡泄。故大便溏泄。大便泄故小便澀。又曰。溼從下受之。故跗腫。又曰。諸溼腫滿。皆屬脾土。故腹脹肉如泥。溼氣入腎。腎主水。水流溼。各從其類。故腰腎痛。治法在上者當微汗。羌活勝溼湯。在下者當利小便。五苓散。夫脾者。五臟之至陰。其性惡溼。今溼氣內客於脾。故不能腐熟水谷。致清濁不分。水入腸間。虛莫能制。故濡泄。法當除溼利小便也。東垣曰。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曰。在下者引而竭之。聖人之言。雖布在方策。其不盡者。可以意求耳。夫溼淫從外而入裏。若用淡滲之劑以除之。是降之又降。是復益其陰。而重竭其陽。則陽氣愈削。而精神愈短矣。是陰重強陽重衰。反助其邪之謂也。故用升陽風藥即瘥。以羌活獨活柴胡升麻各一錢。防風根半錢。炙甘草半錢。水煎熱服。大法雲。溼淫所勝。助風以平之。又曰。下者舉之。得陽氣升騰而愈矣。又曰。客者除之。是因曲而爲之直也。夫聖人之法。可以類推。舉一而知百也。有香港腳。類傷寒。發熱惡寒。必腳脛間腫痛。俱從溼治。千金方有陰陽之分。陰香港腳。脛處腫而不紅。陽香港腳。腫而紅者是也。有溼熱發黃者。當從鬱治。凡溼熱之物。不鬱則不黃。禁用茵陳五苓散。凡見用五苓茵陳者。十不一生。當用逍遙散。方見鬱論。凡傷寒必惡寒。傷風必惡風。傷溼必惡雨。如傷溼而兼惡寒無汗。骨節疼痛者。仲景有甘草附子湯。
甘草(炙一錢)附子(錢半)白朮(二錢)桂枝(四錢)水煎。作一服。
金匱防己湯
治溼勝身重陽微。中風則汗出惡風。故用黃炙。甘草以實表。防己白朮以勝溼。防己(三錢)甘草(錢半炙)白朮(二錢)黃(三錢半)加生薑大棗。水煎作一服。
通治溼證。羌活獨活本防風甘草川芎(各一錢)蔓荊子(三分)如身重腰痛沉沉然。經中有寒也。加酒防己五分。附子五分。有一友宦遊京師。病腿痛發熱。不能履地。衆以爲腿癰。延予視之。扶掖而出見。予曰。非癰也。以補中益氣湯。加羌活防風各一錢。一服如失。次日乘馬來謝。餘一日患陰丸一個腫如鴨卵。發熱。以溼熱證治之。不效。細思之。數日前從定海小船回。有溼布風帆在坐下。比上岸始覺。以意逆之。此感寒溼在腎丸也。乃用六味地黃。加柴胡吳茱萸肉桂各一錢。獨活五分。一服而熱退。再服而腫消。後有患偏墜者。此方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