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明堂灸經》

唐 佚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揹人形第七

揹人形第七圖pm-m28.bmp

天柱

二穴,在項後大筋外宛宛中。灸三壯。主頭暈腦重,目如脫,項如拔,項痛急強,左右罔顧也。

魄戶

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三寸,正坐取之宛宛中。灸五壯。主肩膊急痛,背氣不能引顧,咳逆上喘也。

意舍

二穴,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闊肩取之。灸七壯。主胸脅脹滿,背痛惡寒,飲食不下,嘔吐不留住也。

懸樞

一穴,在第十一椎節下陷者中。灸三壯。主腹中積氣上下行,腠中盡痛也。

胞肓

二穴,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俯而取之。灸五壯。主腰痛不可忍,俯仰難,惡寒小便澀也。

中膂俞

二穴,在第二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主腰痛不可俯仰,夾背膂痛,上下按之,應者從項後至此穴,痛者灸之立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