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熱毒偶有用入丸散者,今入煎藥,則是以糞汁灌人而倒其胃矣。
飛淨入末藥。若煎服,是以溺汁灌人矣。
俱入丸藥。外症痘症偶入煎藥。又古方以治血寒久痢,今人以治熱毒時痢,腐腸而死。
補腎丸藥偶用。今入煎劑,腥穢不堪。又,臍帶必用數條,肆中以羊腸、龜腸代之。
蚌水
大寒傷胃,前人有用一二匙,治陽明熱毒。今人用一碗半碗,以治小兒,死者八九。
痘症用一二條酒衝,已屬不典。今用三四十條,大毒大寒,服者多死。
蜈蚣、蠍子、胡蜂
皆極毒之物,用者多死,間有不死者,幸耳。
此收溼糝藥,亦入煎劑,其味何在。
此皆食品,不入藥劑。必須洗浸極淨,加以姜椒蔥酒,方可入口。今與熟地、麥冬、附桂、同煎,則腥臭欲嘔。
皆能傷肺,令人聲啞而死。
此皆方書所棄,今偏取之以示異,更有宜炒者反用生,宜切者反用囫圇,其類不勝枚舉。(各說並見《慎疾芻言》)
桑蟲
取桑蠹蟲,用以發痘,不知創自何人。予嚐遍考痘症諸書,從未見有用之者,及審其質性,不過爲陰寒溼毒之蟲耳。惟其有毒,所以亦能發痘。惟其寒溼,所以最能敗脾。顧發痘,不從氣血而從毒藥,此與揠苗者何異。矧其溼毒侵脾,弱稚何堪。故每見多服桑蟲者,毒發則脣膚俱裂。脾敗則泄瀉不止。人但見痘症之死,而不知其敗在蟲毒也。前之既覆,後可鑑矣。其奈濛濛者,率猶長夜之不醒,何予欲呼之用,斯代柝而並咎,夫作俑者之可恨。(《景嶽全書》)
牛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