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

清 汪宏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身形望法提綱

竊思診形之法。必先知經絡之部位。辨形體之淺深。審其異同。察其常變。其病情乃可測焉。何言之。剛強者。形氣有餘。柔弱者。形氣不足。肥者常多血少氣。瘦者常多氣少血。心肺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幹。寒勝則浮。身強痛者。邪氣有餘。身痿弱者。正氣不足。腫起者。邪氣實。陷下者。正氣虛。上腫曰風。下腫曰水。從上腫下者屬氣。其邪在外。從下腫上者屬水。其邪在內。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無形而痛者。陰之類。有形不痛者。陽之類。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有形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此皆形之綱領也。善診者。推而極之。變而通之。按形體之淺深。審部位之經絡。合之氣色。參之形容。則其病雖異。而其應不窮。夫乃嘆靈素之中多活法。岐黃以後少完醫。否則率意而言。執方而療。欲其絲絲入扣。滴滴歸原也難矣。諺雲。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若取法乎中。豈不流於下乎。而況學其下焉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