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

清 汪宏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毫毛望法提綱

心主身之血脈。肺主身之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太陰者。肺也。行氣溫於皮毛者也。若析而論之。則經絡之行。部位之分。又各有所主。何則。督行於背。任行於腹。手之三陰。從髒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陰行於內。陽行於外。視其經絡。分其部位。其經之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滲灌皮膚。生毫毛。彼言十二經之氣血多少者。論其常。此言充膚熱肉生毫毛者。察其變。毫毛有長短粗細美惡。由氣血有多少清濁盛衰。是皆因人而異者也。其因病而變。又各不同。毫毛畢直者。風寒外感之證。毫毛折落者。肺臟內絕之形。灑灑然毛聳者。太陽中。灑灑然毛立者。虛邪中人。毛焦者。寒熱在於皮肌。毛悴者。情志傷臟腑。毛敗者。肺熱而金受火之克。毛枯者。疳病而金乏土之生。此皆診法之略也。由是而觀。當以粗而長者爲血多。細而短者爲血少。聳與直立爲邪實。焦與枯敗爲正虛。悴同折主死。美而澤主生。善診者。察毫毛。觀氣色聽聲音。參脈證。可以知其吉凶矣。若夫毛竅之多寡。或言八萬四千。或言十萬八千。而究竟不知幾萬幾千。即能知其幾萬幾千。亦何取乎幾萬幾千。夫經絡曲折。病證之紛紜。古聖述之於前。昔賢驗之於後。雖西醫剖視。不能如此其詳。而況針穴之微妙。石藥功能。斷非技巧所能窺者乎。然則今人不逮古聖也遠甚。書曰。事不師古。鮮克有濟。